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6:36: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内囊internal capsule (重点)

由宽厚的白质纤维板构成,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V”形,可分为3部:

①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内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

②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顶枕颞桥束、视辐射和听辐射通过;

③内囊膝:位于前、后肢会合处,有皮质核束通过。

内囊损伤可导致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损伤)和偏盲(视辐射受损),即所谓“三偏综合征”。

基底核 大脑髓质内的灰质团块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人核) 交感和副交感有何区别

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2.植物性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3.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4.分布范围不同

5.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

脑的血管来源何处?何谓大脑动脉环?何谓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脑膜静脉窦?简述脑脊液产生与循环。

来源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a. 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ca. 大脑动脉环

(一)组成:前交通A.和两侧大脑前A.、颈内A.、后交通A.和大脑后A. (二)意义:沟通颈内A.系和椎-基底动脉系沟通两侧脑A.系 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空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脊神经根、淋巴管和静脉丛,略呈负压。

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较宽的空隙,两膜间也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 脑脊液产生与循环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室间孔→第三脑室脉络丛→中脑水管→第四脑室脉络丛→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21

上行传导路浅感觉、本体觉、视觉(有几级神经元,名称,交叉部位,2级纤维束名称)功能与损伤后表现。 上行传导纤维

内侧丘系: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的精细触觉和本体感觉 脊髓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外侧丘系:传导听觉信息 三叉丘系: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下行传导纤维:

皮质脊髓束:与运动控制相关。皮质脊髓侧束 主要支配四肢肌(远端),皮质脊髓前束 主要支配四肢肌(近端)及躯干

系统解剖教材 P282 本体感觉及和痛、温觉和粗触觉的传导通路的传导过程图,简洁易懂 神经系统容易考的名解: 1、 神经核 2、 神经节 3、 灰质 4、 白质 5、 皮质 6、

脑容易考的名解 1、 基底核 2、 纹状体 3、 内囊 4、 胼胝体 5、 交感干

22

搜索更多关于: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 的文档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uha01yhj33ef8k93tom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