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解题技能训练11 教材实验经典习题(2)
1.请回答下列关于实验的问题:
(1)将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所看到的紫色结构中的液体是 。如想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则应从盖玻片的一侧滚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 。在分离出的空间中充满了 。这一现象说明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加入丙酮
的作用是 。给装有层析液的烧杯加盖的目的是 。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NaOH)和乙液(CaSO4)组成的,下面是某同学对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应用的探究实验,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均为0.1g/mL,CaSO4的质量分数均为0.05 g/mL,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试管 第1次加入物 1 2 3 4 5 6 7 8 2 mL NaOH 2 mL NaOH 2mL苹果汁 2mL CaSO4 2mL CaSO4 2mL苹果汁 2 mL NaOH 2mL苹果汁 第2次加入物 2mL CaSO4 2mL苹果汁 2 mL NaOH 2mL苹果汁 2 mL NaOH 2 mL NaOH 4滴CaSO4 2 mL NaOH+2mL CaSO4 第3次加入物 2mL苹果汁 2mL CaSO4 2mL CaSO4 2 mL NaOH 2mL苹果汁 4滴CaSO4 2mL苹果汁 2mLHCl 处理 加热 加热 加热 加热 加热 加热 加热 加热 颜色变化 砖红色 砖红色 砖红色 砖红色 砖红色 砖红色 砖红色 不变 (1)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是:将0.1g/mL NaOH与0.05 g/mL CuSO4 混合,随用随配。斐林试剂的常规使用方法是:在待测样液的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 后再将试管放入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设计1~5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 结论是: 。 (3)设计6~7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双缩脲试剂 。 结论是: 。 (4)8号试管与其它试管的反应结果比较说明: 。
3.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学 操作步骤 生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观察 甲 乙 丙 丁 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请回答: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请从下列序号中选择)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染色体染上颜色,清晰可见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操作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操作是 。
(3)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
各时期的图象,可能的原因是 。
(4)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图象,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胞图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你认为他应如何正确移动装片? 。
(5)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利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常常因解离固定前不好确定取材时间,在所取材料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很少,影响实验效果。如果我们能确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段洋葱根尖分生区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在此时取材解离固定,实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现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一天中什么时间段分裂期细胞较多?(设分裂期时长为半小时)
①写出你要用到的主要仪器用具:
②你需要的药品和染色剂: ③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步骤: ④结论:
4.为验证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值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
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见表12-1。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5.下面是一组用新鲜洋葱表皮进行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请分析回答: 实验分组 第1组 第2组 第3 组 第4组 处理方法 将材料置于30%蔗糖液中 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 将材料置于60%蔗糖液中 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 将材料置于7%的尿素溶液中 将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min后取出,重复第1组实验 实验结果 发生质壁分离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迅速发生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不能复原 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逐渐自动复原 不发生质壁分离 (1)洋葱表皮细胞在第1、2、3组实验中均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内部结构基础和外在条件分别是什么?
(2)比较第1组和第2组实验结果的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
(3)比较第1 组和第3组实验结果,出现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4)比较第1组和第4组实验结果,出现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
;
② 。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
7.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同学王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 及 等因素。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两种试剂各与何种物质反应?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 (3)假设实验结果如下表,请绘制坐标图反映实验结果.
温度/℃ 普通淀粉酶相对活性/% 耐热淀粉酶相对活性/%
10 20 6 6 25 15 30 43 25 40 67 48 50 60 83 65 70 22 80 2 98 90 0 82 100 0 65 76 92 100 实验题解题技能训练11 教材实验经典习题(2)参考答案
1.(1)细胞液 用吸水纸吸引 蔗糖溶液 原生质层
(2)使叶片研磨得充分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防止层析液大量挥发
2.(1)等量 摇匀 50~60℃温水水浴中加热2min
(2)苹果汁、斐林试剂甲液(NaOH)和乙液(CaSO4)加入试管的顺序的变化是否影响实验结果 苹果汁、斐林试剂甲液(NaOH)和乙液(CaSO4)加入试管的顺序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能否替代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存在 双缩脲试剂可以替代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存在
(4)斐林试剂作用的条件应是碱性环境(或在酸性条件下不能进行显色反应,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1)B D A (2)使用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3)观察部位不正确(该同学看到的是成熟区的细胞
或伸长区的细胞) (4)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5)①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剪刀、镊子、滴管、吸水纸等。②质量分数为15%的Hc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浓度为0.01g/mL龙胆紫 ③每隔30分钟取材一次,制作装片(若写出详细装片过程不算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区,列表记录最佳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或将各次数目列表记录)④根据所列表中数据,数目最多的时段,就是大多数细胞分裂期的时段 4. (1)在该实验中,只有在恒温的条件下,才能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2)淀粉已完全水解 (3)提高唾液的稀释倍数 (4)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值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5.(1)内部结构基础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在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2)高浓度溶液加快质壁分离现象的出现,但由于引起细胞过度失水,导致细胞死亡,使质壁分离复原不能发生。 (3)尿素是可能被细胞主动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随着尿素分子不断的进入细胞内部,当细胞内外浓度趋于一致时,
质壁分离就会自动复原。
(4)高温致使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复原。
6.(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
的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
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7.(1)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数量、pH值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
(2)碘液与淀粉反应,碘液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检测的是产物。 (3)绘图,略。
w.w.w.k.s.5.u.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