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人教版必修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11:03: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单元过关检测(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年)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 ) 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 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

解析:选A 材料提及突进期为建国初期,一般指的是1949~1956年。1958年,发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故A项符合题意。 2.右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当时 ( )

A.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 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 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 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解析:选B 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从中推断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片中的时间“1956年”也可印证上述信息,故B项正确。 3.从图1、图2到图3,反映了建国以来( )

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 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 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

解析:选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改变了人民的经营方式,故D项正确。

2

4. 观察右图。同学们在运用该图时,最有可能是想以此佐证 ( )

A.小农户经营方式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选C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与图片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 5.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

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 ) 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B.调整国民经济 D.深化经济改革

解析:选B 材料“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等信息反映了当时我国物质十分缺乏,中央力图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

6.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 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 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 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 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解析:选D 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者均属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D项正确。

7.下图是某位同学的一份历史课堂笔记。图中空白框应填入的正确选项是 ( )

A.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B.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起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解析:选D 表格内容呈现的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 内容。

8.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解析:选B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召开了十四大,决定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自此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下进行。

9.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解析:选D A项的时间是1980年;B项的时间是1984年;C项的时间是1984年;D项是1992年十四大的召开,符合题意,故选D项。

10.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

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4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并 结合关于改革开放的知识,选D项。海南岛是1988年设为经济特区的,故A错误;高度的自治权是针对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B项错误。上海浦东开发是1990年,所以C项错误。 11.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

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

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成

解析:选A 从特区到开放城市再到省会城市、沿边城市的开放,体现了中国的渐进式开放战略,而B、C、D三项均不能从整体、全面上揭示出材料主旨,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项。

12.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 ( )

年份 1982 1990 1995

A.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解析:选D 21世纪初,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北京、上海并不是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中全国移民人数可知,90年代以后福建省移民国外的人数仍呈上升趋势,故C项错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移民人数在增多,说明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全国 56 930 234 800 236 800 北京 12 565 70 100 21 700 上海 5 457 54 900 36 000 广东 2 950 16 400 7 200 福建 997 32 500 66 20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人教版必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uk4n0ly2r8c83h0epna2cg5h8inz6016f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