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四年级下册教科版品社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1 0:37: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许由于能力有限,我们暂时还无法实现所有的愿望,但是只要心中有一颗爱心,我们随时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

(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关心的同时,明白自己也可以为他们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四 捐赠计划

1.教师: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课前大家也作了调查。现在请大家分组策划一次捐赠或义卖活动,首先要选定捐赠对象以及捐赠形式,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你们想帮助的对象。(教师提供策划书的样稿如下) ×××××活动策划书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参加人员: 分工安排: 活动形式:

捐赠对象: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实施步骤: 1. 2. 3.

注意事项: 1.

2.评选最佳策划。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从文本回归生活,走进自我,开展更多的活动,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组织开展一次班级募捐或义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写一篇日记记录下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

第三课时 随时伸出我们的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二、课中探究,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教师:课前老师让你们做的小调查,做好了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们的调查结果。(生自由发言)老师也进行了调查,看一看与你们调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 爱心调查 1.老师出示调查结果:(下面是教师的调查结果,供参考)

公共汽车上的观察统计结果:老幼病残孕专座95%均被别人占用。

采访盲人的结果:35%的盲人说自己能经常得到帮助,65%的盲人说很少得

17

到帮助。

采访路人的结果:100%的路人认为应该帮助弱势群体。 95%的路人说自己曾经帮助过弱势群体,30%的人能随时随地地给予弱势群体帮助,70%的人不能随时随地地伸出援助之手。

2.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00%的路人认为应该帮助弱势群体,而为什么只有35%的盲人说自己能经常得到帮助呢?

3.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数据:95%的路人说自己曾经帮助过弱势群体,30%的人能随时随地地给予弱势群体帮助。

4.教师总结:大家都认为应该帮助弱势群体,却只有30%的人能随时随地地给予弱势群体帮助,问题出在哪里呢?雷锋说,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帮助他人关键就在于“随时”二字,在于持之以恒。(板书课题:随时伸出你的手。在“随时”二字下标上着重号) 活动二、爱心储蓄罐

1.伴着温馨的音乐,讲古红柳和她的同学六年如一日的故事。

2.教师:刚才听了故事,想一想我们调查的一些数据,还有许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发言。

(引导学生从两个层面思考:(1)自己今后如何随时随地地给予弱势群体帮助。(2)如何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弱势群体。如出板报、写文章扩大宣传、和自己的亲人朋友交流感想、写倡议书、发放相关宣传品扩大影响等。为课后的延伸扩展作铺垫)

3.教师小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如果我们大家团结起来,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把所有的爱心储蓄在一起,我相信它的力量将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努力,这个爱心储蓄罐将越来越满,弱势群体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温暖。 4、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三 爱心传递快乐

1.阅读教科书第31页桑兰的故事。

(在读故事的基础上,学生就不难理解“爱是种子,播撒咋人们的心中就会生根、开花,结出美丽的果实”所蕴涵的意义,进而明白“生活因爱更美丽”这一活动主题。)

2.寻找身边的榜样,表扬班上一名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 介绍他的优秀事迹。

请这名学生谈谈帮助别人的感受。

3.扩散:谈谈自己曾经帮助别人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谈自己曾经帮助人的感受,让他们明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也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从而使“乐于助人,心中有他人”的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得到内化)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继续一如既往的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并从中体会到助人的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让学生懂得社会上还有需要帮助的人,明白每个人都应帮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帮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

18

主题三 我们的爱心行动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明确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2、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行动来关心帮助弱势人群; 3、在活动中进一步升华爱的情感,体验助人的快乐。 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奉献爱心。

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材编写意图: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注、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我们大家应尽的义务,“我们的爱心行动”建立在前两个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是在学生的认知有所提高、态度有所转变、情感得到升华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指导活动。活动由成立爱心小分队、制定爱心行动计划、开展爱心活动三个部分组成。成立爱心小分队目的是指导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组,争取做到各尽所能;制定爱心行动计划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做事,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保证活动的效果;开展爱心活动引导学生以书中的范例来启迪自己的爱心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直接感受到爱心行动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写爱心日记,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学生通过记录、分享自己难忘的经历,难得的感受,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主题文的内涵,“我们奉献爱,也将收获爱”也就成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呼声,从而深化了对爱心活动的认识。

学情分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一贯倡导的社会风尚,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对于小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却很少体验,也不理解哪些在贫困地区生活,或因天灾人祸、疾病陷于困境的人们生活的艰难和苦恼。教他们学会同情,学会关心别人,是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可大家都知道“人要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为了不让学生只有三分钟热度,做了几次就撒手不管,为了爱心行动的开展,我们可以组织很多活动,使爱心行动经常化,制度化、使其成为德育的具体途径:比如成立的时候举行庄严的宣誓活动,制定爱心行动制度;建立“爱心档案”,举行“爱心日记”展览。

教学设计: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了解社会上有哪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试着去帮助他们。 2、把自己曾经关心帮助过困难人献过爱心的两件事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在准备好的纸上。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 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课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配以录像,增强氛围。 2、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强调主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2) 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爱心大搜索

拿出自己记录的献过爱心的两件事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19

并将这些“爱心”纸贴在教室墙上。营造一个爱的氛围。让小组选一个印象最深的事迹全班汇报,教师给予适时评价。让学生明白对他人无私的帮助,就是有爱心的人。(板书课题:我们的爱心行动)

活动二:“成立爱心小分队”

1、交流:怎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有困难的人? 小组交流后汇报。 2、成立仪式: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组合8人小组,推选小队长一人,根据各个小分队的任务而各自命名:爱心基金募集小分队,助残小分队,爱心宣传小分队,帮困小分队;

②每对举上队旗,排好队伍,班长宣布:四(1)班爱心小分队正式成立。一份爱的情感能激起一种高尚的责任。 活动三:爱心小队在行动

课件出示爱心小队在行动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在怎样付诸爱心,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 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一:爱心策划

讨论:成立了爱心小队后,那以后打算怎样做呢?具体如何行动呢? 小队员们交流讨论确定本小队的爱心行动计划:

(1) 爱心基金小分队:确定活动计划,帮助对象,帮助内容 (2) 助残小分队和帮困小分队:应确定帮助对象帮助内容,帮助时间安

排,以及爱心目标。

(3) 爱心宣传小分队:社会上需要关心与帮助的人很多,我们的力量是

单薄的,我们应该向社会宣传,提议向全体少先队员写一份爱心倡议书,争取更多的人来支持我们的爱心行动,拟定“爱心倡议书”

让学生懂得要有计划有组织才能更好地帮组别人,服务社会。 活动二:小记者现场采访

(1)你参加了哪个爱心小分队? (2)你们帮助对象是谁? (3)准备怎么帮助他? 师小结:“爱心见真情,春暖满人间”,爱心小分队的小队员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把爱传递到每个需要爱的地方。相信大家在爱心行动中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无穷的快乐与幸福!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根据小组的第一次爱心活动,写一份爱心日记,班级建立“爱心档案”,爱心活动将经常化、制度化,期末评选“爱心小队”及“爱心人物”。

第三单元 我的绿色日记

主题一 流过家乡的小河

主题一 流过家乡的小河

活动目标:

1、认识水的重要性,关注家乡水的现状,制定考察家乡水域的计划。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乡水受污染的程度,探究其原因和危害。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简单的考察报告的能力。

20

搜索更多关于: 四年级下册教科版品社教案 的文档
四年级下册教科版品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ukac0h6id41z4g1ryzg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