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地形和气候知识进行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讨论等方法来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地形、气候对土地资源的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温故知新: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 明确: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过渡: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二、新课学习 (一)人多地少
展示中国与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中国与美国陆地面积差不多,为何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学生思考)
展示:中国和美国地形比较
提问: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面积较大的是哪种地形?美国地形中面积较大的是哪一种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中国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美国平原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中国和美国人口比较:
提问:中国有多少人口?美国有多少人口?(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口总量却远远多于美国。 出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图
提问: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计算后回答)
明确:中国人均草地占世界平均数的30%,人均林地占世界平均数的13%,说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展示图片: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我国和俄罗斯、美国、印度、世界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分别是多少?我国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大吗?(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绘图:仿照老师给出的图,也可自行设计,绘制我国人均林地、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比较图。绘制完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人均林地面积和人均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
讲解: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人均林地面积约占世界平均面积的1/9;人均草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由此得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提问:我国土地资源有哪几种类型?(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有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和石山。 展示:中国土地利用比重图
提问:耕地、林地、草地、宜林荒山和荒地、宜农荒地各自占的百分比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耕地、林地所占比重小,草地面积广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三)区域差异明显
出示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在地形和降水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明确:东部地形平坦,西部地形崎岖;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 展示我国耕地分布图
提问:我国耕地分布在哪里?具体有哪些地形区?(学生对照地图回答) 明确: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提问:耕地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的关系?(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
东部季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非季风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从气候方面来看,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南方降水在800mm以上北方降水在800mm以下。
复习提问: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学生回答) 展示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明确:此线以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耕地类型为旱地;以线以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耕地类型为水田。
出示我国林地分布图
提问:我国林地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
明确: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其中西南和东北是天然林区,东南丘陵是人工林和次生林。
提问:林地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的关系?(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东北和西南为山地,东北主要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西南地区是横断山区;东南地区是东南丘陵。从气候条件来看,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东南地区位于湿润地区。
展示我们草地分布图
提问: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
明确: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内陆地区。北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北内陆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天山、昆仑山的山麓地带。
展示图片: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青藏高原、天山山麓空中草原 提问:我国草地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的关系?(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地形以高原为主;从干湿地区看以半干旱为主,小部分为干旱地区。
拓展延伸:
提问:内蒙古的自然景观由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学生回答) 明确: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内蒙古的降水由东向西递减。
提问: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哪里?(学生对照地图找出回答) 明确: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陆地区
展示图片:敦煌戈壁、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提问:戈壁、高寒荒漠和沙漠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的关系?(学生回答)
明确:从地形来看,主要有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从气候来看大都位于干旱地区。
连连看:
内蒙古高原 林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草地
大兴安岭 耕地 展示三幅漫画
提问:下面三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明确:乱占耕地、超载放牧、乱砍滥伐 (四)珍惜每一寸土地
请大家来说一说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在利用过程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发言) 明确:人均耕地少,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超载放牧,致使草场退化、沙化。
教师补充: 出示资料: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
国土资源部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3%。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12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亿亩。显然,中国的耕地保有量离“红线”越来越近,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展示图片:乱砍滥伐、水土流失
资料: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