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四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基督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世界三大宗教是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不属于世界宗教,ACD不符合题意,选B。
2.亚洲东部、南部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 A.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亚洲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西部,南临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所以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主要的分布地区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故选A。 3.近年来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沙漠化扩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近年来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三江平原的水土流失加剧,湿地减少,所以正确的是B。【点睛】
该题考查三江平原的环境问题。 4.人种的划分依据是() A.衣着
C.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B.身高 D.宗教信仰
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恶化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海洋性强
C.大陆性强
D.都不是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世界上的居民有很多,根据人的体质特征可划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中部,与衣着、身高和宗教信仰无关,故选C。 5.与亚洲比较,欧洲气候的显著特征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面积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亚洲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强、季风气候显著,没有海洋性气候,欧洲的气候特点是海洋性气候显著,故与亚洲比较,欧洲气候的显著特征是海洋性气候显著。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和欧洲的气候特点。
6.下列地形中,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少的是( ) A.山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山地、丘陵、高原比较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少的是平原. 故选:D。
7.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 A.印度河 【答案】B 【解析】
被印度人民誉为“圣河”、“母亲河”的是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的恒河,该河也是亚洲著名的河流,故选B。
8.亮亮正驾驶汽艇在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上航行,他现在的位置是 A.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答案】B 【解析】
B.苏伊士运河 D.土耳其海峡
B.恒河
C.湄公河
D.布拉马普特拉河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B.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大
【分析】 【详解】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故选B。 【点睛】
9.读地球自转示意图,此时甲地居民最适宜
A.上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B.午休 C.看日出 D.观日落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有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所以读图可知,甲地此时正是日出时刻,所以选C。 【点睛】
该题考查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读图分析即可。
10.如下图是某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处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A.山谷
B.山顶
C.陡崖
D.鞍部
2.图中 B 附近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南向西北
3.丙、丁两村庄的图上距离为 3厘米,两地实地距离为( ) A.0.45千米 【答案】1.D 2.C
B.4.5千米
C.45千米
D.450千米
3.B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图中A处位于两山之间的低洼部位为鞍部,D对;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等高线重叠为陡崖,ABC错。故选D。。
2.由图中指向标的指向可知,图中河流大致从西南流向东北,C对,ABD错。故选C。
3.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千米,所以丙、丁两村庄的图上距离为 3厘米,两地实地距离为4.5千米,B对,ACD错。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向的判读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11.读四幅省区轮廓图, 下列省份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黑龙江省,②省吉林省,③是辽宁省,④是山东省;东北三省是指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故选:D。 【点睛】
首先根据轮廓判断出省区的名称,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12.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规律是: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由南向北递减 【答案】C 【解析】 【详解】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C符合题意。 【点睛】
识记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13. 据新华社2017年5月18日消息,我国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可燃冰”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储量巨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新型能源。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可燃冰
B.天然气
C.森林
D.核能
2.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清洁无污染,我们应加大对“可燃冰”的研发、开采 B.“可燃冰”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我们可以放弃其他新能源的研究;
C.“可燃冰”目前只在我国南海海域有发现 D.“可燃冰”试采的成功,说明其商业化开采马上可以实现。
3.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①地热能 ②太阳能 ③风能 ④可燃冰 ⑤天然气 ⑥海洋能 A.①②③④⑥ 【答案】1.C 2.A 3.A 【解析】 【分析】
1.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所以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可燃冰、天然气、核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选C。
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清洁、无污染,应加大对它的开发。故A正确;可燃冰是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所以要有计划的开发,故B错误;“可燃冰”目前不只在我国南海海域有发现,其它也有发现,故C错误;“可燃冰”试采的成功,但商业化开采还不能马上可以实现。所以根据题意选A。 3.常规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所以正确的是A。
14.小明说:“我家住低纬度地区”,他家住在( ) A.0°—30° 【答案】A 【解析】 【分析】
B.30°—60°
C.60°—90°
D.23.5°—66.5°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