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济南市一模牵牛花材料作文讲评.word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8 18:48: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3济南市一模作文讲评

23.阅读下面的一句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牵牛花,你永远高挂在别人身上,开自己的花。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类题:材料作文“牵牛花与枯树”

一、【金题回放】[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一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美景。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材料由两个偏正复句构成,重点在“却”后,两个互有优势又互有缺陷的事物一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扶持,成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立意上可以这样考虑: 1、材料中“凭借”一词至关重要,因为“人无完人”,却又都追求完美,那就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荀子说的要“善假于物”,像牛顿那样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成就自己的辉煌。

2、紫藤萝和牵牛花,分开了,彼此都不是风景,但结合了,却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可见,凡事互相协作,各尽所能,是能成就大事的。

3、枯树帮助紫藤萝爬上了高枝,也美丽了它自己;牵牛花帮篱笆遮盖了丑陋,也站直了自己的身子。它们在帮助对方,实际也是在拯救自己,所谓“救人就是救己”。对他人施爱心,不仅仅只是为人,换个角度,也是在为自己。即使施爱的人主观上不想为己,但客观上生活总是给好人以好报。

以上的立意应该都是“切合”题意的,当然也还可以有其他“符合”题意的思考。 对比:济南市一模作文 东城区一模: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美景。 济南市一模: 牵牛花,你永远高挂在别人身上,开自己的花。 异同:

东城区一模:(褒扬。有关键词提示。有相互借助及双赢之意)

济南市一模: (可褒可贬。无关键词提示。无双赢之意) 二、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45分以上,集中在47——55间):依靠、凭借、借助、善假于物;依附、依赖;独立、不为外物所左右等。

例:借助别人,自我成功。

例:不为外物所动,保持精神与人格独立。 二等(44——40分)

撇开关键词,只谈“个性”“绽放自己”“做自己”“保持”“绽放精彩”“让生命开花” 三等(33——40)褒贬都写,无自己观点。

1

四等(36分之下)偏题、跑题。

双赢之美 、自私、无私、感鞥、奉献 、低调、坚强、坚韧、信念、保持自信、笑对困境、俯下身子等。

三、材料作文为何出现审题立意偏差?只看只言片语,忽略材料整体寓意。读不出命题人的褒贬倾向。

心急求快,仓促行文。不知多方立意,然后选取一定不跑题的立意来写。 本次作文贴切题目(文章的“眉目”当精心“画”之!)

智者,借力而行 巧借他物,补己之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之美 成功需要“借” 巧“借”巧“还” 水可以穿过沙漠 再谈“狐假虎威” 依靠但不依赖 不为外物所动 独立天地间

四、精彩繁多的事例论证

1、蒲松龄,在书斋中苦思良久而难下笔,遂去路口向他人搜寻奇人异事之文章,终于写就著名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

2、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DNA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才最终成功。

3、中国,一条原本昂首于世界之巅的国家,却因为闭关锁国成了列强口中的肥肉,于是在西方舰炮的轰击下,腐朽的清政府也有人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智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巧借它物,补己之短”的重要性,于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中国发展的催化剂,中国,凭借自己古老的文明,凭借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凭借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将再一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雄狮!

4、周文王借助姜尚之力成功完成了讨伐商纣的大业;齐桓公借助管仲之力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信陵君因借助侯赢的力量,而得以窃兵符成功,从而挽救了赵国,声名万事传扬;平原君因借助毛遂之力而楚国出兵,孟尝君借助冯谖之力使官位失而复得。

5、居里夫人在接受诺贝尔奖时曾说:“镭是全人类的,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实现的。”假如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外界提供的种种客观条件,居里夫人成功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 6、“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就是巧借,因为巧借,牛顿看得更远;因为巧借,牛顿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7、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美国科学家克里克和德国科学家贝恩,他们的成功正是在总结前人几百年的研究成果和不断从对方那里获得新发现,弥补自己的不足来实现的。

8、日本就凭借着“借”的本领,将一个弹丸之地变成一方富得流油的沃土,让许多国家刮目相看。

9、先秦有始皇,巧借六国之乱世,乱六国之乱心,远攻近交,纵横捭阖,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三国神相诸葛亮,一借新野奠定三国鼎立之势,再借迷雾送箭十万气周瑜,三是借东风火烧赤壁,败退曹孟德;今有红军巧借长征之途,避蒋军,传革命火种,借人民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邓小平挥斥方遒,开南海借改革开放之风振兴中华。

10、匡衡凿壁借光,得到了知识的滋润,步入了学问的殿堂,最终功成名就。

11、民族文化需要交流,民族需要交融。在多民族交相辉映的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需要借鉴,这才叫中华精神;在世界上,各民族同样可以“和而不同”。“中法文化年”的举办使许多巴黎人爱上了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也使中国人对那个充满革命主义精神的法兰西民族了解更多了,在

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两民族都得到了发展。

12、当然,凭借也有另类。古有方仲永,凭借“聪明”炫耀于乡里,而终“泯然众人矣”;今有成克杰凭借职权,利己谋私,身陷囹圄。

13、我国长江口曾因水中缺氧而使鱼类死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千方百计从巴西运来了产氧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葫芦藓。长江口水质变好了,鱼类众多。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葫芦藓泛滥成灾。为此国家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捞葫芦藓,真有点得不偿失。 五、学会安排结构 1、“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千年前的古人都懂得要借力而行,如今的我们更应该懂得。 学习,智者借力而行。 事业,智者借力而行。

科学,智者借力而行。

借力而行是一种智慧,不是懒惰;借力而行是一种互助,不是偷窃;借力而行是一种共赢,不是自私??

智者,借力而行,实现自我,成就他人。

2、自然美需要“借”。人生也需要“借”。国家同样需要借鉴。民族,亦要“借”。 由物而人,由个人而国家。

一个人若想成功,巧借它物是必然的,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借,一味地拿来,囫囵吞枣般地“吃”下去,借也是有讲究的。 我们在借鉴别人方法、经验,学习别人的优点时,一定不能盲目,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凭借他山之“石”,攻克难关,发展自我。

“他山只石”虽可“攻玉”,我们也不能见好就要,我们最关键的是要让自己“能要”、“会要”,还要“会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3、学会运用“借”,可以度过难关,踏进成功的大门 。 学会运用借,可以化单调为美丽,化粗俗为高雅。

学会运用借,可以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历史,从而激励我们进步。 4、历史、现实和未来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三十年前的春天绽放。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与喜悦;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光芒与欢乐;想吧,中法文化年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精神与精华??中华之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 历史、现实和未来 5、历史、现实和未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就意味着死亡,没有谁可以将外部世界弃掷一边而独自生活。忘不了近代史上盲目自大的清政府不肯学习西方,终致灭亡;也忘不了“十年浩劫”赶走了外国科学家,痛失现代化之良机。前人的帆影已经远去,潮水已打湿我们的衣襟——不能紧闭国门了,开放,开放!让春风吹进家园,谱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2

简短有力的结尾

结尾示例1: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 如果你遇上了难题,没关系,去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结尾示例2:大鹏凭借六月之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泰山凭借平原的开阔,成为“五岳独尊”,所以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去借,去开拓。 记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结尾示例3:恰当的借鉴,并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借其之长补己之短,展示出借鉴之美。让我们学会借鉴吧。

结尾示例4:微笑着,唱好生活的歌谣,巧借万流归一宗。

结尾示例5:夜幕下,皎洁的月亮显得尤为美丽。有人说月是一个贼,它偷了太阳的光,但我要说,月亮是聪明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何乐而不为呢?

结尾示例6: 你不能事事通、样样能,所以你要学会巧“借”,借人之长,补己之短。

2013济南市一模牵牛花材料作文讲评.word.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unrp7z1f99lpyv24ev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