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实录(全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4:37: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古诗二首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品读诗句,体会诗情 (教学重点)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地倾听,当老师朗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教师配合古筝乐曲,朗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生闭眼倾听,一副沉醉的模样。)

生1: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从松软的泥土里,悄悄地探出了脑袋。 生2:几只欢快的黄莺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歌唱着,那声音可真好听! 生3:我还看到了柳树,这些柳树姑娘梳着长长的辫子,在风中摇动着。 师:是啊!有青青的小草、欢快的黄莺陪伴,有春风的吹拂,柳树怎能不迎风起舞呢?它还用自己碧绿柔长的柳枝轻轻地抚摸堤岸,难怪诗人说“拂堤杨柳”。

师:我们一起做个柳枝轻轻抚摸堤岸的动作好吗? (生边读诗边轻轻摆动手臂。)

师:在同学们做动作时,老师就在猜想,此时不光你们的手臂在舞动,你们的心也一定在舞动,对吗?

生:(齐声欢呼)对!

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一读这句诗。 生:(齐声诵读)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春天来了,乡村的田野上小草在悄悄地生长,天空中黄莺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好像都很欢畅。岸边的杨柳碧绿柔长,在春风的吹拂下温柔地抚摸堤岸。薄薄的春烟轻轻笼罩着春天的美好景物。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由得感叹——

生:(再次齐声诵读,感情比上一次更充沛)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听到你们的朗读,我忍不住感叹,啊!春光—— 生1:真美啊! 生2:真迷人啊!

生3:真让人陶醉啊!

师: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和杨柳一同陶醉吧! 生:(配乐齐声诵读)拂堤杨柳醉春烟。

赏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乐”两个场景,人景交融,极具画面感。本教学设计片段,教师充分关注到这一点,借助画面的直观作用化解了古诗理解的难点。

首先,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配以柔美的古筝曲,将学生的视觉印象引向二月的乡村。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想象。

其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交流。如果说学生个体的想象是片面的、零散的,那么,相互交流就能够将这些片面的、零散的画面编织成一个整体,教师适时的总结、点拨,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此时,学生对古诗画面有了完整而深刻的感知。

最后,教师又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体会画面情感,在声声诵读中,促进了学生对画面内容的进一步感知,又为学生的情感提供了“宣泄”的机会。

再好的文字也不如直观可感的画面。让古诗变成一幅幅美丽的、充满色彩的画卷,让可爱的学生在其中自由自在地畅想,让古诗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2 找春天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把握文本语言范式,促进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多么生动的想象啊!同学们也能学着说一说吗?

生: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那是春天的发卡吧?

师:你说得真好,一点儿也不比作者差。大家把掌声送给她。 生1:柳枝随风摆动,那是春天的长发吧? 生2:风儿轻轻地吹着,那是春天的小手吧?

生3:小雨轻轻地下着,那是春天薄薄的纱衣吧?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多么美丽的句子呀!其实我们还可以再大胆一些,使我们的想象更有创意,也可以把句子的形式改一改。

生1:迎春花是春天心爱的小喇叭。

生2:你看,小燕子穿着晚礼服在天空中飞舞,它是春天的使者。 生3:长长的柳枝垂到河里,那是柳树姐姐在和小鱼谈心呢。

师:老师真佩服我们班的小诗人们,春天已经不知不觉走进我们的心中。作者眼中的春天是害羞的,你们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春天是彩色的。你看,桃花是粉红色的,梨花是白色的,迎春花是黄色的,山茶花是红色的,还有小草、小树是绿色的。

师:你眼中的春天真是色彩斑斓。

生:我觉得春天是个美丽的姑娘,穿着花衣裳和绿裙子,走路婀娜多姿。 师:多么有诗意的句子呀!你真会想象。 生:我可以朗读自己写的小诗吗? 师:当然可以。

生1:春天来了!她在刚睡醒的小草里,在穿着新衣的小树里;她在已经变暖的江水里,在和煦的春风里……

生2:春天来了!她在柳枝上荡,在田野里长,在小树上摇,在小燕子嘴里叫…… 赏析: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教学设计。其一,通过想象或者联想把学生的思维从课文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春天里一幅幅美妙的画卷活脱脱地展现在了学生思维的屏幕上,营造了课文描写的意境,也使学生获得了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的教学必然会让学生学得情趣盎然、了然于胸。其二,将想象诉诸一句句富有诗意的语言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很多专家都大声呼吁,语文课要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的语文课堂,让文本语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实录(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upxb8y8do0mq5e7eayt5nd0e7n2rf0179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