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六章 下装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1.熟练基础裙子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变化裙型的立裁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下装松量的基本设置方法。 2.掌握臀腰省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 、演示操作。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和教师个别指导,
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学 时:8
教 具:标记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1、基本裙型1款例; 2、变化裙型2款例。
(要求先绘制款式图,按照款式图进行立体裁剪制作)
1
第一节 直身裙的立体裁剪
裙装的造型变化丰富多样,是主要的下装款式,也是女装的主要构成,搭配不同的上装和运用不同的造型设计组合方法,能够在服装整体造型上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效果。此外,裙装通过本身工艺结构的改变也可以进行千变万化的款式造型设计。其剪裁多采取收省、抽褶、打裥及分割等手段来配合完成,因此较为适合运用立体裁剪的手法进行制取。裙装立体裁剪的重点主要在腰、臀部位的处理上,同时还要注意满足下体运动需要及功能性设计。其造型款式如图6-1-1所示:
图6-1-1直身裙造型款式图
一、直身裙的立体裁剪
直身裙也称直筒裙、一步裙,其款式特征为腰部收省,臀部贴体,裙摆量与臀部大小基本相同,是裙装中最基本的款式。使用的材料大多为较厚实,挺括的织物。其造型款式图如图6-1-1所示。
下面以直身女裙款式为例来介绍立体裁剪制作女裙的方法。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根据款式需要确定直身裙长度,腰围线上加放4cm,裙摆下加放5cm,前后片用布长度为:裙长+9cm;直身裙宽度为前后半臀围加1cm松量,再在前后中心线加放3cm,侧缝处加放3~4cm,前后片用布宽度为前后半臀围+7~8cm。参见图6-1-2。
2、布纹标示线的标定
将准备好的布料整理好,并标示前后中线及臀围线。 3、标记腰围线和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带纸在人体模型上标示好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2
图6-1-2
(二)操作方法与技巧
1、铺前片。将前中心线和臀围线分别对好人体模型上的同名线条,用大头针固定。臀围线提平,预留1cm臀围松量,在臀围线与侧缝交接处固定,再于腰侧处将布纹提直,抚平固定。(见图6-1-3)
2、将腰部形成的臀围差量大致均分为三份,用大头针暂时别插固定,再将其中腰侧处的臀围差量转移到侧缝处。腰侧由此产生少许横向松量,大致在腰围线与臀围线的中间位置,与胯骨点和前腹部位置基本保持水平,这部分松量可用归烫或缝缩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通常,臀围差越大,产生的横向松量就越大,但在实际应用中,应依据面料的特点来决定转移的臀围差量大小。
3、做出前腰省。将余下的臀围差量预留出0.7~0.8cm的腰围松量,然后再设置出间隔均等的两个腰省,要注意省尖的朝向和省道的长度。省道与腰围弧线垂直,略向外偏斜,且内侧省比外侧省略长出1.5~2cm。(见图6-1-4)
3
图6-1-3 图6-1-4
4、铺后片。后裙片与前裙片的铺法基本相同,同样要预留1cm臀围松量。(见图6-1-5)
5、将后腰形成的臀围差量分为三份,用大头针暂时别插固定,再将其中腰侧处的臀围差量转移到侧缝处。为满足后臀立体形态,后腰侧产生的横向松量大致在侧缝线与臀围线交接的位置,因此后片的横向松量比前片位置要低。
6、将余下的臀围差量预留出0.2~0.3cm的腰围松量,然后设置两个间隔均等的后腰省。要注意腰省长度和省尖方向。后片省长度应略长于前片省,方向呈放射状指向臀围线。(见图6-1-6)
在这里还要注意的是,裙腰围的总松量大致为2cm,其中大约有1.5cm是设置在前腰位置,后腰位置只需0.5cm左右即可。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