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第26期
本期目录 [瞭望论坛]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热点观察]
·唱凯大堤溃决的警示
·严防“98洪灾”级大汛重袭 ·极端气候“倒逼”科学防灾 ·新材料产业苦战“乱局” [时评]
·三网融合挑战仍在体制 ·如何缓和中考竞争 ·读者笔锋 ·漫画杂感 [专题报道]
·资本对名胜的追逐 ·被鲸吞的“生存空间” ·高尔夫球场的疯狂 ·“情人湖”不见了 ·杭州“算不账”
·警惕“免费西湖”富贵化 ·扬州“比内涵”
·得知少林寺准备上市之后 ·时事聚集 ·瞭望前瞻 [高层决策前景] ·农村社保攻坚
·河北步入航空元年 冀中能源迎风起航 [高层决策前景] ·广东辑毒战正酣
·亿万块屏幕的机会和诱惑 ·驻矿安监员无效之谬
·构建落实新能源规划的体制环境 [时评]
·人民币“走出去”的大国祖当 ·中巴核合作合理合规 [视野]
·关注世博会思想文化的精彩 [国情国策]
·住宅用地“饥饿供应”迷雾 [社会]
·一周网谈:央行给第三方支付设门槛引网民高度关注(三则)
·四川遂宁打造“绿色经济”强市富民之路 [人物]
·潘公凯的人生实验 ·焦点人物 [财经] ·“法治广东”遏制“GDP冲动” [国际评论]
·欧洲人看重约2020战略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镜鉴 [卫生·文化] ·“中风”大国的康复挑战
·世界杯“诸侯”距离越来越近 [专家视点]
·新材料应用中国大有作为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字数:1980字
文/李欣欣 按照中央要求,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搞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研究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遗留问题;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途径;做好社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工作、。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搞好东部地区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完善管理办法,做到科学定标、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健全灾害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标准。做好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和监管。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还要加快建立补充性社会保障项目,它不仅包括企业(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等,也包括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社会慈善事业等。在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同步建立企业(职业)年金保险,使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除待遇水平降低的后顾之忧。通过更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还要引导和规范各类社会机构和市场主体兴办补充性社会保障事业,以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或特定的社会保障需求,逐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来看,需要积极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措施,增强制度的吸引力和稳定性。全面落实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职工医保的政策,逐步将尚未参保的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险。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选择参保政策。完善门诊统筹政策和管理办法,建立门诊统筹重点城市联系机制。推进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市级统筹,进一步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衔接和异地就医问题。加强生育保险医疗服务管理,落实生育医疗费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推进生育保障试点
工作。
二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工作力度。在全国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制度,研究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和失业调控体系。做好东部地区延续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的推进和评估工作。提高失业保险层次,继续完善省级调剂金制度。继续做好关闭破产、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企业职工安置工作。建立失业保险保障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三是稳步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建设。继续实施“平安计划”二期,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扩面工作。实施并落实好《工伤保险条例》。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抓紧解决“老工伤”问题。推进工伤保险市场市级统筹,积极稳妥推进工伤康复试点和工伤预防试点工作。
四是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好第一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各项工作,研究扩大试点方案。研究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政策的配套衔接。加强新农保信息系统服务,在全国普遍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地区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同时,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妥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抓好城镇企业职工,包括在城镇就业参保的农民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管理办法的实施工作。研究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遗留问题。
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城镇没有就业单位的居民,包括大中小学的在校学生建立这项制度,逐步解决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尽快改变乡村医疗卫生民办化的格局,走官民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争取在“十一五”期末能够使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国民。要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优抚安置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外,还要加强老龄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唱凯大堤溃决的警示
总字数:2846字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林艳兴陈春园李信倩
6月21日18时30分,江西抚河中下游10万亩圩堤唱凯堤突发决口,威胁十多万人口和交通要道。
到23日晚,经过48小时生死大救援,被洪水围困的十多万群众基本安全转移。唱凯堤决堤灾区救灾工作重点已由转移群众转移到安置群众和堵口复堤。然而,大堤溃决带来的伤痛短期内却难以消除,留下的思考还在深入。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这次唱凯大堤溃决,除极端天气外,圩堤投入不足、老化失修,洪水来临时险情排查、预报不及时等是重要原因。当前,吸取唱凯堤溃决教训,
应迅速在各地江河堤坝排查险情,加固堤防,加强值守;汛期过后,应切实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
唱凯为何决堤?
唱凯堤历史上曾多次决堤或出险,1949年决口39处8399米,1952、1973、1982年三次决口,其中以1982年最为严重。1982年6月18日抚河发生特大洪水,华溪乡王家堤段决口237米。1998年,抚河再次发生特大洪水,唱凯堤周博巷漫堤缺口,所幸及时堵口抢险,才未发生溃堤灾难。
“50年一遇大洪水”是唱凯决堤的“罪魁祸首”。江西省气象局统计,今年4月1日至6月21日,全省平均降水为997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多4.8成,为1959年有完整气象资料记录以来同期降水最大值。其中,25个县市累计雨量创历史同期新高,特别是6月19日8时至20日8时,全省有26个县市出现大暴雨,5个县市出现特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县市数均创历史新高,雨量之大、雨强之强、范围之广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天量降雨”导致抚河水位流量屡破纪录。21日4时,抚河廖家湾站洪峰水位超警戒1.31米,比历史最高纪录低0.17米,流量比最高纪录多1590秒立方米;临水娄家村站水位超过建站以来最高水位0.03米,李家渡站超警戒水位2.16米。长时间洪水浸泡,圩堤不堪重负,终于在21日晚被撕裂。
天灾之外,还有唱凯堤自身的原因。抚河流域位于鄱阳湖流域的中东部,流域范围涉及抚州市所辖的9个县(市、区),是江西第二大河流。唱凯堤保护面积100.65平方公里,保护耕地12.29万亩,保护人口14.43万人,是江西省10万亩重点圩堤之一。按说这样的大堤不会如此脆弱。
本刊记者看到,唱凯堤的堤坝不是混凝土,而是外面长满青草,堤坝内尽是疏松砂粒的砂基堤坝。《抚州市水利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中明确提出,“督促临川区唱凯堤除险加固,完成总体初步设计,争取续建资金。”但唱凯堤没有等到除险加固的那一天。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罗小文说,近年来,江西在国家没有出资金的情况下,为加固唱凯堤先后投入2000万元。现在看来,这只是杯水车薪。
另据本刊记者了解,唱凯堤溃堤也暴露了当地对圩堤险情排查、预警等方面不够及时。 中小河流治理“欠账”多 唱凯堤并非个案。今年汛期洪水发展到目前,江西全省已经有17座千亩以上圩堤溃决,其中除唱凯堤外,万亩圩堤还有余江县石港圩,永丰县七都、八江堤,临川区秋溪圩堤。此外,江西全省还有67条圩堤出险,其中万亩圩堤33条。
江西也并非个案。1998年大洪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大江大河治理的力度。至2005年底,全国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干流的堤防已经普遍得到加高加固,防洪标准也显著提高,基本能防御常遇洪水。然而,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的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滞后;许多中小河流主要是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通过群众投入劳动力进行治理的,防洪能力薄弱,仍处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不仅如此,部分中小型水库还是土坝筑成,防洪标准低,难以承受大的荷载,加上长期老化失修,一旦发生持续强降水便不堪重负,“小河流”酿成“大洪水”。
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加快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但直到2009年6月30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才通过审查。从2008年开始,中央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现有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目标。但水利部对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展情况的公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28日,规划内大中型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却有125座小型项目未开工。
与大江大河有中央财政作后盾不同,根据现行的投资渠道,中小河流治理主要靠地方负责、土方工程主要靠群众投工投劳,中央财政只负责规划、督促,所拨资金仍然有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