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各自并不与达州、广安、遂宁核心区接壤,但也将其纳入辐射区。其意义在于,这种模式下计算所得数据,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城市及其周边人口、经济之规模和格局,还可以按照公式:区域关联度=(川东北区域内的辐射规模)/(核心区和辐射区总规模),计算城市某方面与川东北区域的关联度。结果如表十:
(表十)川东北主要城市广义聚集度、辐射力
城 市 面积(平方公里) 核 心 区 GDP 外边缘平均半径(公里) 人口 数量(万人) 密度(人/平方公里) 总量(亿元) 地均量(万元/平方公里) 巴中 2566 28.6 达州 3139 31.6 广安 1536 22.1 广元 4535 38.0 南充 2527 28.4 遂宁 1875 24.4 142.30 175.33 125.63 555 559 818 92.66 192.50 149.67 204 762 798 82.09 200.50 119.67 104.63 216.06 148.09 320 15713 76.3 52.5 639 19204 84.4 58 779 10230 61.2 41.7 231 22739 93.2 65.6 855 8345 58.8 43.6 790 9158 59.3 41.9 面积(平方公里) 外边缘平均半径(公里) 辐 射 区 辐射环平均半径(公里) 人口 数量(万人) 密度(人/平方公里) 总量(亿元) 地均量(万元/平方公里) 总和(平方公里) 面积 区域内面积(平方公里) 区域关联度(%) 核心区与辐射区 GDP 总和(万人) 人口 区域内人口(万人) 区域关联度(%) 总和(亿元) 区域内GDP(亿元) 区域关联度(%) 相互作用力 人口 GDP 532.96 774.21 659.23 364.82 544.93 574.53 339 403 644 160 653 627 GDP 307.31 602.48 552.83 298.59 404.74 500.73 196 18279 18279 100 314 22343 20451 91.5 540 11766 11766 100 131 27274 16314 59.8 485 10872 10872 100 547 11033 5325 48.3 675.26 949.54 784.86 457.48 737.43 724.20 675.26 100 389.40 389.40 100 27.6 9.2 858.26 90.4 802.98 710.47 88.5 40.4 35.9 784.86 100 672.50 672.50 100 47.7 38.1 310.24 67.8 403.22 234.15 58.1 7.9 7.3 737.43 100 620.80 620.80 100 55.2 46.0 384.94 53.2 648.82 386.2 59.5 49.1 42.3 由表可知,对人口的聚集度和辐射力最强仍是南充;遂宁、广安随后,为第二档次;达州虽然核心区、辐射区人口总数不少,但由于辐射半径太
- 33 -
大,削弱了辐射强度和聚集度,明显不如遂宁、广安;巴中则是由于辐射区人口较少,差距拉得更大;广元核心区、辐射区人口都少,辐射半径还偏大,故而辐射力和聚集度最低。对经济的辐射力和聚集度最高的是南充和遂宁,二者水平十分接近;广安、达州为二流,广安是因为核心区规模不够大,达州仍是缘于辐射半径偏大;巴中、广元指标全面落后,非单方面原因所致。
与川东北区域人口、经济的关联度,南充、巴中、广安很高,都是100%,这意味着这几个城市对本区域的辐射、受本区域的辐射最强,而对区域外的辐射力、受区域外的辐射力最小,有利于把辐射力和聚集度增益到区域中心度;达州的关联度在90%左右,对本区域的辐射、受本区域的辐射较强,而少量辐射到重庆境内,同时受到来自重庆方面一定的辐射;广元仅60%左右,对本区域的辐射、受本区域的辐射就相当低了,而对省内外其他近邻构成较高比例的辐射,也同时受到来自绵阳、陕西、甘肃多个方向的辐射,充分显示出了“边城”特征;而遂宁仅50%左右的关联度,对本区域的辐射、受本区域的辐射相对最弱,而对省内外近邻的辐射却很强,同时也受到来自重庆、内江、资阳等方向很强的辐射,一方面使得其在川东北区域的影响力不高,另一方面也成了遂宁人“去川东北情绪”的客观诱因。
六、结论
通过对川东北区域理论中(重)心点和区域内主要城市中心度的测算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结论一:川东北区域各主要城市中,南充的自然中心度和人文中心
- 34 -
度最高,最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这意味着南充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对整个区域的交通连接效果最佳,对人口的辐射强度最大,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最好,总成本最低。
其一,天然的地理优势有助于南充建成四川省交通次枢纽、川东北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可以吸引人流、物流以及各种生产要素聚集,更便于产业发展、城市扩张,促进中心城市各要素的发育和成长。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对交通因素十分重视,并深入地探讨了交通线布局对中心地的作用和影响。廖士进一步指出,在他拟定的网络模型中,交通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最繁忙的交通将流向城市密集的扇面。他假设,从中心城市放射出去的主要的交通干线,每一条都将沿着城市密集扇面的边界延伸。美国学者加里森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这种假设不符合逻辑,而应该是交通线切过城市密集的扇面。也就是说,从中心城市放射出去的应是6条交通干线,而不是12条交通干线。这种讨论正好说明了交通因素对于中心城市的重要性。可以说,一个交通枢纽可以算作“半个中心城市”。
靠近区域地理中心,使南充更加容易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南充的现实交通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公路方面,成南、南广、南渝三条高速公路和传统的318、212国道,构成了南充连接川东北区域各个方向的公路主通道;交通中心度最高则定量地说明,南充是通往川东北各地最方便快捷的城市。既有的达成铁路、高坪机场和传统的嘉陵江航运,也使南充初具川东北立体交通枢纽的雏形。可以预见的变化,一是公
- 35 -
路建设方面,在建的广元-南充、南充-大竹-梁平、巴中-南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可以大大改善南充与区域北部、东北部、东部的联系,增强南充对这些地区的辐射和影响,同时将使南充达到加里森设定的中心城市应有的交通条件标准。二是铁路建设方面,兰渝铁路建成后,将和达成铁路一起,使南充放射出5条铁路(含兰渝铁路南充-高兴支线)。三是水运方面,嘉陵江千吨级轮船通航后,南充将拥有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和大型装备最重要的运输手段,通江达海。上述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的全面完成,基本上可以确立南充作为四川省交通次级枢纽和川东北交通枢纽的地位。
其二,现有的人口分布形态,有利于加速南充城市化进程,有力地推动特大城市建设。
南充的三个市辖区城区集中,城市规模在川东北最大,2009年底城市人口已有72万,建成区面积达到71平方公里,在川东北区域各主要城市都是最大。区域内其他主要城市,除了达州的通川、达县的城区隔河相隙,能够形成整体之外,广元的利州、元坝、朝天和遂宁的船山、安居都互不相连,不是一个整体。包括广安、巴中,它们城市规模都不够大,城市人口数量也相应不多。
美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在研究城市起源时指出:“在早期宇宙中,引力抓住了原子云,将它们塑造成恒星和银河系”,“通过某种社会引力,城市和国家……从分散的农业共同体被塑造而成……与恒星一样,城市和国家重新组合并且为其引力场内部的小型物体提供能量”。现有城市规模大是一种先发优势,正如科学家们预言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有可能演化成恒星一样,南充依靠其既有的吸引力、辐射
- 3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