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押题专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陈子龙________,但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死。崇祯十四年柳如是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
②有________的合伙人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共同的目标和梦想是建立团队的重要一环,是创业的原动力。 ③夫妻二人在表演中________,一个生动活泼,形象传神,一个琴艺超群,托腔保调,两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A.志同道合 情投意合 珠联璧合 B.珠联璧合 志同道合 情投意合 C.情投意合 珠联璧合 志同道合 D.情投意合 志同道合 珠联璧合 【答案】D
【解析】情投意合: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心意相合。强调“情”和“意”相投合。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思想相同。强调志趣相投合。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状常物,即描写日常所见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庭院建筑、环境布置等等,________,形态各异,写起来自然别有乐趣。
②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急于表达,“语出惊人才能吸引眼球,回归常识却无人喝彩”的情形________,“表态先于判断,判断先于思考”的表达态势越来越严重。
③什么叫作美?美不仅在物,也不仅在心,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________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A.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 B.触目皆是 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C.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D.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答案】B
【解析】触目皆是:眼睛看到的都是,形容多而易见。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①句说“日常所见”即多而易见,应填“触目皆是”。②句说的是该情形很常见,应填“比比皆是”。③句说的是“美”要经过心灵的创造,不能轻易见到并获得,应填“俯拾
即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家门前不远处就是那条小河,它如一袭________的绸带,弯弯地缠绕着整个村庄,淙淙地流淌着________的音符。
②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________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________,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
A.飘逸 奔放 温文柔弱 于是 B.柔软 舒缓 刚直不阿 于是 C.飘逸 奔放 刚直不阿 甚至 D.柔软 舒缓 温文柔弱 甚至 【答案】B
【解析】①句,第一空,飘逸:使用对象较宽泛,用于修饰事物时,多指轻柔飘动。柔软:形容织物质地柔韧、柔顺、不坚硬。此处形容“绸带”,应填“柔软”。第二空,奔放:热情奔腾。舒缓:从容和缓。结合语境,应填“舒缓”。②句,第一空,温文柔弱:态度温和,举动斯文。刚直不阿:刚强正直,不逢迎、不偏私。结合语境,应填“刚直不阿”。第二空,于是: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结合语境,应填“于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________,反腐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用制度约束权力,使权力正确规范地________;在________框架下查处腐败,使反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我们党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方向。现在,在全国范围内________地进行着反腐,就体现了党用制度约束权力的努力。
A.滥用 运行 法治 方兴未艾 C.滥用 行使 法治 如火如荼 【答案】C
【解析】滥用:没有限制地使用,指程度、数量等。乱用:任意随便地使用。结合语境,第一空应填“滥用”。运行:周而复始地运转(多指星球、车船等)。行使:执行;使用(职权等)。结合语境,第二空应填“行使”。法制:法律制度体系。法治: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结合语境,第三空应填“法治”。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如火如荼: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结合语境,第四空应填“如火如荼”。
B.乱用 行使 法制 方兴未艾 D.乱用 运行 法制 如火如荼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很多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________地接到陌生号码打进来的推销电话,对方________知道你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________知道你有没有买房买车、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子女。________垃圾短信也会经常不期而至。
A.莫名其妙 既 又 同时 C.莫名其妙 不但 甚至 同时 【答案】D
【解析】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发生的事很奇怪。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结合语境,第一空应填“无缘无故”。“既……又……”是并列关系。“不但……甚至……”是递进关系。结合语境,第二、三空,应填“不但”“甚至”。同时:同一时候,强调彼此之间同时发生。同样:相同,一样。结合语境,第四空应填“同样”。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心理专家表示,“后高考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__①__成绩不理想而产生挫败心理;__②__成绩比较好的容易产生放纵心理;高考前以应付考试为唯一目标的考生会因考试结束而丧失目标产生迷茫心理等。但__③__考得好不好,大家都渴望放松。因放松的方式不同,__④__产生的结果也不同。疏导式放松只为调节状态,不会造成太大影响。__⑤__,发泄式的放松会产生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焦急、极端等。__⑥__,还有部分人会患上考后综合征,患得患失。
A B C D 【答案】A
【解析】①处同后面的“而”搭配可用“因”“由于”,用“因”最好。②处所在的句子是单句,“成绩比较好的”是句子的主语部分,所以②处不能用“因”“因为”。③处同后面的“都”搭配,可用“无论”“不管”,但不能用“哪怕”。④处不能用“因而”“因此”,它们与前面的“因”有重复之处,用“所”组成所字短语更好。⑤处前后是“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产生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二者性质对立,是正反对比关系,最好用“相反”,而“否则”(不然)、“然而”(表转折)、“反之”(反过来说)均与语境不符。⑥处不能用“甚至”,其他都可用。
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因 因 / 由于 ② / 因 而 因为 ③ 无论 / 不管 哪怕 ④ 所 因此 因而 / ⑤ 相反 否则 然而 反之 ⑥ 另外 此外 甚至 此外 B.无缘无故 既 又 同样 D.无缘无故 不但 甚至 同样
人脑一旦生锈,__①__有童话般的电脑问世,__②__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__③__先进的电脑,也要接受人脑的信号制约。人脑__④__停滞不前,对一个作家来说,__⑤__意味着艺术生命整体的枯竭与消亡——__⑥__你还活着,你还戴着“作家”这顶桂冠。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句意,①②处所填词语应构成让步关系,排除A、D两项。再根据句意分析,文段第二句话旨在强调人脑的重要性,③处填“再”合适。第三句为假设关系复句,④⑤处填“如果”和“就”,排除C项。故选择B项。
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户德国人都有“阳台守则”。住户可按自己的意愿装饰阳台,__①__必须妥善固定设备。藤类植物不能攀到邻居家里,若发生植物“越界”,__②__必须修剪。在阳台上,住户可接待客人,但22点后,住户不能在阳台上大声说话,__③__不能举行影响邻居的活动,__④__在室内,__⑤__不能大声喧哗。德国有专门的秩序警察,违反守则者,轻则罚款,重则承担刑事责任,__⑥__坐牢。
A B C D 【答案】B
【解析】①处用“但”表转折,以突出“阳台守则”的重要性。②处用“则”与前面的“若”搭配,表条件关系,且两词都具有文言色彩。③处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可用“也”,也可不用。④⑤两处所在句子之间是假设关系,用“即使”“也”最好。⑥处用“甚至”表递进,起强调作用。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传统法律中,很多条款__①__在现实生活中进入司法程序的概率不大,__②__在其设定之初,就没有打算被执行。比如历代法典中有“同姓不婚”条,__③__似乎从未被实践过。另外,诸如亲属之间的许
① / 但 也 但 ② 那么 则 就 将 ③ 更 / 亦 也 ④ 虽然 即使 如果 / ⑤ 但是 也 那么 最好 ⑥ 还要 甚至 / 以至 ① 虽然 就是 就是 虽然 ② 还是 也 也 还是 ③ 再 再 因为 因为 ④ 一旦 如果 如果 只要 ⑤ 虽然 就 也 也 ⑥ / 尽管 不管 尽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