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荆一中初二语文百题竞赛复赛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1 18:09: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大荆一中初二语文百题竞赛复赛试卷

命题者:干方来 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论学”六则》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 , ▲ 。

2、杜牧在《江南春》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 ▲ , ▲ 。3、《春夜喜雨》中描写想象中美景的句子是 ▲ , ▲ 。

4、《沁园春·雪》中描写想象中雪后美景的句子是 ▲ , ▲ 。5、《题西林壁》中揭示“当局者迷”的哲理诗句是 ▲ , ▲ 。6、郑板桥《竹石》中的名句是 ▲ , ▲ 。

7、同样写雪景,却能各具特色。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

子是 ▲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 ▲ , ▲ 。

8、你在课内学过或者课外还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写出你所喜欢的两 句: ▲ , ▲ 。

9、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句: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 ▲ 。

10、你从远古走来, ▲ ;你向未来奔去, ▲ 。(《长江之歌》胡宏伟) 11、风来摇之, ▲ ;日光照之, ▲ 。(《大龙湫》袁枚) 12、欲把西湖比西子, ▲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3、 ▲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14、 ▲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刘禹锡) 15、 无可奈何花落去, ▲ 。(《浣溪沙》晏殊)

二、古诗鉴赏。(16、17题各1分,18、19题各2分,共6分) 16、对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这首词是借怀古来抒发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也表现了他想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B、苏轼的这首词,笔力婉约,语言清新,较少运用形象化语言。 C、头三句现在有人用它反衬今朝的风流人物,永显英雄的本色。

D、现在也有人把第一句化作“大江东去浪淘沙”来形容真正的革命战士在革命风暴中经受考验,愈来愈坚强;同时革命的浪涛也冲刷淘汰着革命队伍中的叛徒、蛀虫。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A、“新雨后”三字,为这“秋天暝暮中的山景”增添几多晶莹碧透之趣,几分高洁雅素之怀。 B、“渔舟”、“浣女”的生活场景,为山水画面增添了牧歌情调,为幽静的山林月色增添了喧声笑语。 C、“清泉”配以“石上”,使原已干涸的山溪,充满活力,给人以清澄碧透之感。 D、“歇”、“留”二字,千锤百炼,隐含着重返官场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完成有关问题。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诗人用 ▲ 、 ▲ 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 ▲ 、 ▲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19、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三、课外阅读。(27、30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48分)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5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多万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长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为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皇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20、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

21、文章第一段共有三句,抽出第二句后段意并未改变,而且内容更简洁,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写? 2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23、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 处。 24、本文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请从3、4两段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5、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6-30题。

柳 思

①凭窗望去,窗前的几株柳树变黄变绿了,细软的枝条在暖融融的微风中摇曳着轻柔的身姿,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②说实话,我对柳的喜爱正是从窗前的这几株柳开始的。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伟岸,没有杨树的修直,更没有迎春、连翘那鲜艳的颜色。在许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一种极普通的树,但正是这种普通和平凡,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在四季的变化中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君子风范。春天,嫩绿的柳芽有序地挂在一根根柔韧的柳条上,给人以勃勃生机;夏季,柳以宽阔的胸襟宽恕了蝉的聒噪,给世界以清凉;秋天,许多树都在炫耀自己的果实,惟独柳默默地低头不语;冬季,万物凋零,是它最早传递春的信息,把漫长的冬天变得短暂。所以,柳在平俗中露出的高雅远比粉饰平俗而自以为高雅要真实可爱得多,不愧为树中之君子。

③柳作为君子,有谦逊的美德,它总是长条低垂,以平和的心境待人待世,也从不邀功请赏;相反,随和地任人评说,全不计较其得失,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会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追求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这本身就是何等的超凡脱俗呀!

④说柳是君子,还在于它大度宽容,与世无争,即便生存条件再差,哪怕是戈壁荒滩,也处之泰然,随遇而安,从容豁达,不讲怨言,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以坦然的心境走自己的路,并总能驾起希望之舟。现今仍然健在的位于河西走廊的\左公柳\大概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柳活得最动人、最惬意,没有点君子的气量是很难做到的。

⑤柳是无私的。它将生命的种子藏于轻絮之中,随风飘撒,却从不选择明天的归宿,仅凭一节枝条,几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帜,让春天得以延续。\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话里,我们足以看清柳的普通与平常,而柳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它那勃勃生机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更直白、更充分的评价。柳也在无私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⑥柳的普通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 。

26.第②自然段把柳树与其他树作比较,请联系全段思考,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27.第③④⑤自然段列举了柳树哪三个方面的高贵品质?请用原文词语加以概括(每个方面不超过4个字)。 ①□ □ □ □ ②□ □ □ □③□ □ □ □

28.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第⑥自然段柳的普通所揭示的道理。 29.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请指出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0. 在文中,柳树是君子的象征。现在,请从反面角度思考,指出柳树存在着的某一个方面的缺点或不足,并对其作一些描述。

【示例】柳树的弱不禁风

搜索更多关于: 大荆一中初二语文百题竞赛复赛试卷 的文档
大荆一中初二语文百题竞赛复赛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uxy64en8h8mqar1rxf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