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2:24: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观察”为主题,包含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写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后两句写夜晚的景色。《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并借古诗三首 3 教学要点 1. 会认22个生字,读准“降、曲”2个多音字,会写4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 背诵古诗,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4. 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 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借雪梅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爬山虎 的脚 2 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让 1

读者了解了爬山虎的习性。 本文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的 住宅 2 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1. 懂得正确的用眼方法,爱护自己的眼口语 交际 睛。 1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2. 在口语交际中,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打扰到别人;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1. 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内容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习作 2 写观察日记 2. 培养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3.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试着写观察日记。 1.学习怎样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2.了解不同动物的家的叫法。 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3.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积累关于气候的谚语。

2

9古诗三首

1.会认“暮、瑟”等6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壁》。 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5.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壁》。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

1.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7个,会写的字有13个。这些生字分散在三首诗中,教学生字时,结合诗歌的内容,认清字形,弄懂字义。注意围绕生字的字形特点、结构特点、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如:“费”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竖折折钩要写得稍宽,“贝”顿点要有力。“阁”是半包围结构,是一个形声字,可组词“阁楼”。在教学生字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 2.在读中理解

本课三首诗歌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把朗读放在首位,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解析重点词语,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3.发挥想象

诗歌短小精悍,往往用很少的字就能传达丰富的意思。这三首诗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在学习这三首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读诗,琢磨关键词的意思,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同时,品味每句诗的意思,琢磨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写的字要会组词,会认的字要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搜集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

(3)熟读这三首古诗,弄懂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弄懂诗歌的意思。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暮江吟》

课时目标

1.认识“暮、瑟”这两个生字,会写“暮、吟”两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首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一、话题导入,引入诗题

1.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首诗《暮江吟》,去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板书:暮江吟)

2.作者简介。

同学们,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白居易呢? 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师从“简洁、全面”等角度进行评价。 课件出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3.认清字形,注意会写字的写法。

4

“瑟”是平舌音。“暮”字上下宜紧凑,“艹”的横要平直。“吟”字“口”小偏上,“今”撇捺伸展。

设计这个环节,既能让学生对诗歌感兴趣,又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概括能力和字词认读情况。

二、诗歌朗读指导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学生仔细听朗读。 2.学生结合注释,读通全诗,大致了解全诗的意思。 3.诵读全诗。

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现在,请同学们划一划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生读诗,并划分节奏,师巡回指导。指名朗读,通过朗读展现古诗的朗读节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提示:在划分诗歌节奏时,我们应注意:固定的词语不能分开,意思关联紧密的地方不能分开。)

课件出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朗读指导: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详细描写夕阳下江面的颜色,体现出诗人观察之细致,心情之闲适,读的时候要放慢速度,把这种闲适的心情表现出来。后两句是特写,写出了九月初三夜露和月的样子,表达出诗人的喜爱之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之情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诗歌教学中,多种形式的诵读能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三、品味诗歌

1.这首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我们从这个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课件出示:

暮江吟

暮:日暮,黄昏时分。点明了时间。 江:点明了地点。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2.找景物。

5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uyg90m0k19da6a52gje3fmdy9ulfu00ge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