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基本过程]1)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2)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激活成为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 [影响因素]:
1)加速凝血:a.加钙(Ca2+在凝血过程中,不仅具有催化作用,而且参加形成催化激活凝血的复合物);
b.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利用粗糙面激活FⅫ和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加速凝血); c.应用促凝剂;d。局部适宜加温(加速凝血酶促反应);
2)延缓凝血:a.除钙剂;b.降低血液温度;c.应用抗凝剂;d.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12.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何异同点 【异】
内源性凝血:1)凝血启动因子:血管内膜下胶原纤维或异物激活因子Ⅻ开始;2)凝血因子存在部位:全在血浆中;3)参与凝血酶的数量:多;4)凝血时间、速度:约需数分钟、较慢。
外源性凝血:1)凝血启动因子:损伤组织释放出组织因子Ⅲ开始;2)凝血因子存在部位:存在组织和血浆中;3)参与凝血酶的数量:少;4)凝血时间、速度:约数秒钟、较快。 【同】
13.血液中有哪些抗凝因素
1)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FⅫ,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Ⅲ,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
2)血液不断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 3)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
14.简述纤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15.简述ABO、Rh血型系统的分型原则
ABO:血液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种类与有无来划分血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上仅有A凝集原为A型;红细胞膜上仅有B凝集原的为B型;红细胞膜上有A和B凝集原的为AB型;红细胞膜上无A和B凝集原的为O型;
Rh:依据是否含有D抗原而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Rh阳性的红细胞膜上含有D抗原,Rh阴性则无D抗原。
16.简述输血的原则
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坚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输血需坚持同型输血。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输血,也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进行配合实验,称交叉配血主则;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称交叉配血次则。主侧、次侧都不发生凝集,配血相合可以输血;主侧发生凝集则配血不合禁止输血;主侧不发生凝集而次侧凝集,在紧急情况下可少量、缓慢、慎重输入,即异型输血。异型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情况,如发生输血反应,必须立即停止输注。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概念:
1.ventricular function curvve 2.Cardiac output 3.Blood pressure
4. 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5.depressor reflex
6.Central venous pressure 7.microcirculation
8.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9.Cardiac cycle
二、问答题:
1.试述心动周期各个时段的心室室内压力、 容积、瓣膜、血液等的变化 分期 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Pa〈Pv〈PA Pa〈Pv〉PA Pv达到峰值 Pa〈Pv〈PA 关 关 关 关 开 开 存于心室 不变 心室→动脉,迅速↓,占总射血速度快 射血量2/3 心室→动脉,继续↓,占总靠惯性射血,射血量1/3 血流速度慢 存于心室 心房→心室 心房→心室 心房→心室 不变 迅速↑,占总充盈量2/3 缓慢↑,继续充盈 进一步↑,占充盈量25% 压力 房室瓣 半月瓣 血流方向 容积 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心室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 缓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Pa〉Pv〈PA Pa〉Pv〈PA Pa〉Pv〈PA 开 开 开 关 关 关 Pa〈Pv〈PA 关 关
2.心脏的有效泵血功能靠什么?心房在心脏泵血功能中起什么作用? 1)[心脏泵血功能的完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② 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而心室和心房及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形成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 ②心脏内4套瓣膜的启闭控制着血流的方向。心脏泵血功能主要靠心室完成,包括两个方面:心室收缩完成射血过程;心室舒张完成充盈过程。 2)[心房在心脏泵血功能起的作用]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心输血量。凡影响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影响心输出量:1)心肌的初长度:即前负荷,通过异常自身调节的机制,在一定初长范围内,心肌的
收缩力可随心肌纤维的初长(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加而增加,在生理范围内心脏能将回流的血液全部泵出,使血液不会在静脉和心脏中蓄积,2)后负荷:指动脉血压,它的变化可影响心室肌的收缩过程,从而影响搏出量。如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会直接引起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当后负荷增加时,必须增加心肌的收缩力量,才能维持一定的搏出量。3)心肌收缩能力:指心肌不依赖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搏出量的这种调节是通过调节心肌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实现的。4)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每分输出量增加。但心率过快时由于心室充盈不足;或心率过慢时,由于射血次数减少都使输出量减少。
4.心泵功能的储备取决于哪些因素
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泵功能储备或心力储备。心泵功能储备可用心脏每分钟能射出的最大血量来表示,包括搏出量储备的心率储备两部分。1)搏出量储备:分为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前者是通过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和提高射血分数来实现的,而后者则是通过增加舒张末期容积而获得的。2)心率储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最高心率达160~180次/分,心输出量可增加至静息时的2~2.5倍,称为心率储备。但如心率过快(大于180次/分),由于舒张期过短,心室充盈不足,可导致搏出量和心输出量减少。
5.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发生原理有何不同
6.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其产生原理 0期(去极化期):由Na+内流所引起。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由K+外流所引起。 2期(平台期):Ca2+内流和K+外流的综合结果。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期(静息期):离子泵活动使细胞内外各离子 浓度得以恢复。 动脉血压 (1)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2)心率:对舒张压影响较大。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舒张压高低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7.为什么期前收缩的动作电位往往小于正常心搏的动作电位
8.试述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各自的特点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四种基本生理特性。
【兴奋性】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心肌细胞每产生一次兴奋,其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以心室肌细胞为例,心室肌细胞兴奋的产生是以Na+通过的激活为基础,细胞每一次兴奋,膜上的Na+通道都由备用状态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等过程,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传导性】兴奋在心肌细胞间扩布的能力称为心肌的传导性。心肌细胞具有传导性,心脏各个部分都能传导动作电位,不过它们传导动作电位的能力和速度不同。心脏分化出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是心内兴奋传导的重要结构基础,心脏内兴奋的传导路径按上述顺序进行传导。 【自律性】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是指心肌在无外来刺激存在的条件下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收缩性】
1)心肌一旦兴奋,心房和心室这两个功能合胞体的所有心肌细胞将先后发生同步收缩,保证了心脏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和发挥有效的泵血功能。
2)不发生强直收缩:由于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这期内,心肌细胞不能再接受任何强度的刺激而产生兴奋和收缩反应,因此正常情况下心脏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这一特征使心脏的工作总是很有规律地舒缩交替进行,有利于保证心脏的充盈和泵血功能。
3)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收缩关键过程在于心肌细胞质中Ca2+浓度的变化。由于心肌细胞的肌质网不如骨骼肌发达,储存的Ca2+量较少,其兴奋-收缩耦联过程高度依赖于细胞外Ca2+的内流。心肌兴奋时,细胞外Ca2+经肌膜上和横膜膜上的L型钙通道流入胞质后,触发肌质网释放大量Ca2+而使胞质Ca2+浓度升高引起心肌收缩。这一过程也称为钙诱导的钙释放。
9.正常时兴奋如何在心脏内传导?有何特点及意义
【传导】:心肌细胞具有传导性,心脏各个部分都能传导动作电位,不过它们传导动作电位的能力和速度不同。心脏分化出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是心内兴奋传导的重要结构基础,心脏内兴奋的传导路径按上述顺序进行传导。
房室延搁:心脏内兴奋传导经过房室结时的传导速度缓慢、占时较长的现象称为传导延搁。 【特点】 【意义】
10.为什么室性期前收缩后面有代偿间歇而房性期前收缩后面没有
11.试述窦房结、蒲肯野纤维自律细胞的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窦房结】窦房结内的自律细胞为P细胞,其含量十分丰富。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属慢反应电位,其动作电位的形状与心室肌等快反应电位很不相同。窦房结细胞的静息电位小,动作电位幅度小,动作电位中没有平台期,只有0、3、4期,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4期不稳定,在复极完毕后,就自动地产生去极化,使膜电位逐渐减小,即4期自动去极。当去极达阈电位水平时可爆发动作电位的因此,4期自动去极是形成自律性的基础。 【浦肯野纤维自律细胞】浦肯野细胞兴奋时产生快反应动作电位,其形状与心室肌动作电位相似,其动作电位也可分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五个时相,0~3期的产生机制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同。4期自动去极化形成的离子机制主要由外向电流的减弱和内向电流的增强两个方面组成,即外向电流Ik的逐渐减弱和内向电流If的逐渐增强。
12.心电图的各波段代表什么意义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到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关。
1)P波:反映在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2)QRS波群: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3)T波:反映两心室的复极化过程。
4) U波;U波升高常见于低血钾及心室肥厚,U波倒置可见于高血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