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43: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悼念/泥淖 诅咒/沮丧 豁口/豁然开朗 ......B.立即/既然 ..C.诽谤/绯红 ..D.嫉恨/贫瘠 ..思路解析卓绝/绰号 ..勒令/勒碑 ..端倪/霓虹 ..A给予/自给自足 ..估量/自不量力 ..闭塞/敷衍塞责 ..

项,jí/jì,zhuó/chuò,jǐ;C

项,dào/nào,zǔ/jǔ,huō/huò;B

项,fěi/fēi,lè,lianɡ/liànɡ;D项,jí,ní,sè。 答案D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些青年人做事缺乏长远眼光,刚入门便打退堂鼓,浅尝辄止的做法贻误了多少青春啊! ....B.马克思的科学见解,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出神入化,远远超出同时代人。 ....C.他查阅了许多繁芜丛杂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那篇重要的论文。 ....

D.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

思路解析B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应为“入木三分”。C项,“繁芜丛杂”,多而杂乱,又没有条理。此句只表明资料之多,不表示杂乱。D项,“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不能修饰“表现”。 答案A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极其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把它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

B.淮河文化广场文化气息浓厚,它不仅是蚌埠的名片,也是城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场所。 C.作为汉剧艺术的象征,陈伯华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风格各异的艺术形象,创造性地对汉剧唱腔艺术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D.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从保持城市个性、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立场出发,秉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依法治理的要求建设和规划。

思路解析A项,“革命实践活动”与“极其广泛”搭配不当,应在“活动”后面加“的范围”。B项,语意重复,“间”和“城际”中的“际”重复,删去“间”。D项,语序不当,“建设和规划”应改为“规划和建设”。 答案C 1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中国梦”的问题, 因此,“中国梦”成为中国人的话题。

①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梦想的实现是建立在国家繁荣基础上的。 ②其实,换一个角度,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③它使人联想到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

④所以,我们每一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也是在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⑤“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A.⑤④②③① B.③⑤①④② C.②①④⑤③ D.⑤③②①④

思路解析①②两句内容相关,从①句中的“因为”可知①句是对②句中“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解释说明。②①两句相连,排除A、B两项。文段开头引出了“中国梦”这个话题,根据一般逻辑,接下来应该解释“中国梦”是什么,即⑤句,排除C项,答案选D项。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完成第5~8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

2

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5对文章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B.作者在叙述马克思去世这一事实时,并未直接说明,而是说他“停止思想了”,这充分表达了作者不忍直接说出噩耗的沉痛心情,又突出了马克思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特点。

C.作者连用两个“睡着了”描述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形,这不仅清楚地写出了作者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而且还巧妙委婉地表述出马克思已经离开人间的事实。

D.这段记叙与描写为下文的议论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听众一开始就能感受到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增加了演讲辞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思路解析C项,表述错误,连用两个“睡着了”不是为了写出作者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 答案C

3

6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思路解析这句话有两个关键点需要重点理解,一是“巨人”,这是对马克思的高度赞美;二是“空白”,这是对马克思逝世的损失的形象说法。

参考答案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7“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句子的作用应重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从内容上来说是作者对马克思做出的评价,从结构上来说起到收束全篇的作用。

参考答案恩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悼词的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也是历史对马克思的客观评价。

8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文章加以概括。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筛选的能力。从文中找出有关恩格斯对马克思评价的语句,如“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等,然后加以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在恩格斯看来,首先,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两个重大发现的意义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伟大。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革命家,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马克思还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悼念乔治·桑

雨 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

4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v84z0ddhi5a66i6tmib553973044s0109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