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次讨论课(9月)
1、某颜料公司的总裁打算与本地的啤酒酿造商合作生产一种啤酒罐,总裁指示他的法律部 门调查此事,后者又请工程师部分帮助。于是,总工程师打电话给啤酒公司的这方面主管讨论此事的技术问题。然后工程师们又各自向自己的法律部门汇报。双方法律部门通过电话商议,安排了有关法律方面的事宜。最后,两位公司总裁讨论这笔生意的经济方面的问题。请问,这是否是OSI参考模型意义上的多层协议的例子?
不,在OSI协议模型中,物理通讯只在最低的层里进行,对等层实体都不进行直接通信,而是通过网络协议进行间接地通信。本题中,总裁、法律部门、工程师都进行了直接物理通信。 2、(1)协议分为哪几部分,在计算机网络中有100%可靠稳定的协议吗?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所到的常用协议,会出现哪些漏洞?
协议:(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 时序: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没有100%可靠的协议
生活中的协议有:合同,口头协议。
(2)如果你要和一个同学下午8点约在大门口见面,如下过程是否是一个协议?如果是这个协议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甲:下午8点我们在大门口见面,好么? 乙:好的。
答:是协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为时间上不可能是8点同时出现在大门口的。 (3)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3、当一个文件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时候,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确认策略。在第一种策略中,该文件被分解成许多个分组。接收方会独立确认每一个分组,但是文件传输过程作为整体并没有被确认。在第二种策略中,这些分组并没有被单独地确认,但是当整个文件到达地时候,它会被确认。请讨论两种答案。 答:如果网络容易丢失分组,那么对每一个分组逐一进行确认较好,此时仅重传丢失的分组。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网络高度可靠,那么在不发差错的情况下,仅仅在整个文件传送的结尾发送一次确认,从而减少了确认的次数,节省了带宽;不过,即使有单个分组丢失,也需要重传整个文件。 4、(1)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 化繁易简
各层独立,一层变化不影响其他层;
1
易于实现和维护;
有利于标准化不同的厂家设备可以共存;
(2)OSI七层参考模型和TCP/IP互连网模型有什么区别?
TCP/IP模型实际上是OSI模型的一个浓缩版本,它只有四个层次: 1.应用层 2.传输层 3.网络层 4.网络接口层 与OSI功能相比: 应用层对应着OSI的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对应着OSI的传输层 网络层对应着OSI的互联层 网络接口层对应着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模型的网络层只提供无连接的服务,但是传输层上同时提供两种通信模式。
(3)例如要完成如下任务--通信:深圳的老总A要告诉北京的老总B:货已发出。 A用中文写好信;把信交给秘书;秘书把信投进邮筒;邮局根据收信人地址选择好信件的传递路线;把信件打包后交给火车站;火车站负责把信件运输到北京;
(a) 北京的火车站收到信件后,以后的步骤是什么?B怎么收到信息? 火车站把信交给邮局,邮递员把信递给邮箱,秘书拿信,秘书把信给B (b) 从这个例子中说明了什么? 层与层独立
(c) 能够给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做个比喻么? 物理层:信是用火车还是汽车送
数据链路层:邮局会在信上盖上邮戳 网络层信从什么线路送到北京?
传输层秘书发现对方没收到信,是否再发一封?
(4)试着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一条流水线作业时每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互独立,但却相互联系。
(5)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单元成为帧,而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单元称为分组。试问是帧封装分组,还是分组封装帧? 组封装成帧 5、(1)有些人愿意用“汽车在公路上跑”来比喻“比特在网络上传输”,认为宽带传输的
2
好处就是传输更快,好比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可以跑得更快一样。
这是错误的,传输速度取决于介质。
宽带传输是提高了发送数据的速度,在相同介质条件下,信号传输的速度是一样的。
应该这样比方:以前5分钟发一辆车,现在1分钟发一辆车。快的是发送速度。 宽带减少的是发送时延,不是传播时延
(2)带宽和宽带有什么区别?
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宽带一般是以目前拨号上网速率的上限56Kbps为分界将56Kbps及其以下的接入称为“窄带”之上的接入方式则归类于“宽带” 6、(1)你是如何理解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
面向连接的服务是按顺序,保证传输质量的,可恢复错误和流量控制的可靠的连接。基于TCP/IP协议。 无连接服务是不按顺序,不保证传输质量的,不可恢复错误不进行流量控制的不可靠连接。基于UDP/IP的连接。
比方:面向连接=军官组织士兵搭浮桥过河,顺序,安全的过到对岸
无连接服务=军官告诉士兵目标是对岸,让他们自己游过去,不保证顺序,
3
而其有的士兵还可能淹死
(2)你认为邮政系统是面向连接还是无连接的?为什么? 无连接,他可以随意选择路线。
(3)你认为打电话是面向连接还是无连接的?为什么? 有连接的因为通话时需要建立一条连接
7、物理层要解决什么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能给物理层做个比喻么?
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决定了运输的方式是坐火车还是汽车
8、传输媒体是物理层吗?传输媒体和物理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传输媒体中传输的是什么?
传输媒体并不是物理层。传输媒体在物理层的下面。由于物理层是体系结构的第一层,因此有时称物理层为0层。在传输媒体中传输的是信号,但传输媒体并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传输媒体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什么时候是1什么时候是0。但物理层由于规定了电气特性,因此能够识别所传送的比特流。下面的图说明了上述概念。
图片:3.jpg
9、常见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1)双绞线:分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导线组成。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有效带宽达250KHz,通信距离一般为几到十几公里。导线越
4
粗其通信距离越远。在数字传输时,若传输速率为每秒几兆比特,则传输距离可达几公里。一般用作电话线传输声音信号。虽然双绞线容易受到外部高频电磁波的干扰,误码率高,但因为其价格便宜,且安装方便,既适于点到点连接,又可用于多点连接,故仍被广泛应用。 (2)同轴电缆: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其结构是在一个包有一层绝缘的实心导线外,再套上一层外面也有一层绝缘的空心圆形导线。由于其高带宽(高达300~400Hz)、低误码率、性能价格比高,所以用在LAN中,同轴电缆的最大传输距离随电缆型号和传输信号的不同而不同,由于易受低频干扰,在使用时多将信号调制在高频载波上。 (3)光导纤维:以光纤作为载体,利用光的全反向原理传播光信号。其优点是直径小、重量轻;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误码率低。但光电接口的价格较昂贵。光纤被广泛用于电信系统铺设主干线。
(4)无线信道:分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其主要优点是频率高,频带范围宽,通信信道的容量大;信号所受工业干扰较小,传输质量高,通信比较稳定;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投资少、见效快。缺点是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在空间是直线传播,传输距离受到限制,一般只有50Km,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卫星通信虽然通信距离远且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但传播时延较大,技术较复杂,价格较贵。
82?10m/s。试计10、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a)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b)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解:(a)发送时延=数据帐长度(b)/发送速率(b/s)=107bit/105b/s=100s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68
=10m/(2*10)m/s=0.005s
(b)发送时延=数据帐长度(b)/发送速率(b/s)=103bit/109b/s=1*10-6s=1μs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68
=10m/(2*10)m/s=0.005s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