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政策效力过猛,调控力度过大,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抑制经济增长。因此政策力度选择应适当。此外,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公平竞争环境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应当努力为房地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市场功能。
第一,规范各种融资行为并加强监督管理,以防止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产生新的隐患,引发新的融资风险。比如,我国至今尚未推出产业投资基金法,无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房地产基金的发起、设立、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重要原则加以规定,房地产基金无法可依,证券投资基金不能直接投资于房地产项目。所以,培育和发展我国房地产基金应尽快出台《产业投资基金法》,并做好与国际房地产基金的对接工作。另外,债券融资的法律法规都还很不完善,应对房地产证券化给予明确的法律依据,加快修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税法的修订,住房保险市场的完善等等。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完善现行土地出让制度。要实现宏观政策调控下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且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70%的目标,就必须改革现行普遍遵循的出价高者得土地的招拍挂制度,加强地价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力度。具体来说就是要针对不同性质住房,采取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首先,对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坚持采取划拨供地方式,以确保其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性质。而对于中低价位商品房则采取改革现行价高者得土地的招拍挂供地方式,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 以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这样一来,,既能通过竞争机制显化土地价值,降低人为干扰,又能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保证中低价位住房的供应。同时鼓励商品房用地捆绑部分经济适用房用地,增加经济适用房供应量。
第三,完善财产税制度。财产税改革一直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个热点。因为财产税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对于敏感的房地产市场尤其如此。财产税制度有所改革,将会对房地产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如开发商的成本、房价走势等方面。以当前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形势而言,行业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土地资源的无效配置,这主要是由于占有资源不再需要额外的成本,从而不能使土地供需上达到效率最大化,因此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与此同时,由于不需要付出额外成本便可以拥有财产,刺激了以投机为目的的财产集聚和沉淀,导致投机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两种现象对资源的
49
毕业论文
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必须加以改变。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分析,适时改革和完善财产税制度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4.5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财务风险防范 1.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建设
第一,基本决策能力。财务管理是围绕资金运动而进行的融资、投资、资金回收和利润分配等内容的管理活动,其基本决策能力就是行使上述基本职责,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能力。建设的重点在于满足预算和现金流所需的资金,实施恰当的风险控制,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对财务、经营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与控制。首先要提高其决策者的财务管理素质,要使决策者通过学习和培训能够读懂三种主要财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变其以往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为科学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其次,房地产企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方面补充资深的财务人员到企业来,另一方面必须加强企业现有财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率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改变过去重视楼盘销售轻视财务管理的陈旧管理方式。
第二,战略匹配能力。弗雷德·R·戴维把企业战略分为一体化战略、强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和防御战略,而财务可行性分析则是房地产企业战略选择中的重要环节,执行一体化战略、强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往往需要企业从外部筹措大量资金,由于负债筹资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所以房地产企业财务策划常常以增加财务杠杆效益为出发点,采用积极的筹资策略,大量提高债务比重,同时,需要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因此,“高负债、低收益、少分配’’是以上三种财务战略的特征。而防御战略则是为了是企业摆脱困境而采取的收缩、剥离或者清算的战略,所以对于这种战略,需要利用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有序地、有计划地将企业资产进行最大程度的变现,将损失降到最小,保护债权人和员工的利益。
第三,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整合是企业协同发展的需要,是指将财务工作与经营部门等非财务部门的工作通过企业的信息平台进行结合,共享信息,在实现企业目标
50
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