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诗歌鉴赏
7.1)运用比喻,诗人抓住“新月”与“小船”外形上“弯弯”这一共同特征,将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引子,后面内容都围绕这两句诗(或引出诗歌后面内容)。 2)花香、夜暖、春天,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
8. 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三味书屋读书行礼打手掌枯燥乏味 示例: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的就是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字的大匾,匾下面有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五、文言文阅读 9.4)C
5)⑴忠实,坚守 ⑵吃 ⑶老师传授的知识 ⑷普通人。
6)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⑵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流走的江水呀,日夜不停
7)⑴选择优点学习。⑵多次反省自己
8)孔子指明了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只学习而不思考或只思考而不学习的严重危害。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努力学习,刻苦奋斗,又要善于思考,把二者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获,思有所得。(意到即可)
10.1) (1)同“汝”,你 (2)回来 (3)罢了 (4)开玩笑 2)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啊。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11.1)地点人物
2)“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显然是个孝顺、听话的儿子。正因为这,母亲相信“我”说的话是对的。同时为后面写到母亲变了主意设下伏笔——母亲当然听从“我”的话,但她更爱孙子。
3)这样写读来更绝温馨,一家人的感觉更加强烈,同时也写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延续。三代人相对就有些僵硬,不如原来的写法温暖。
4)尊老爱幼,相互理解,温馨和谐的的家庭。
12.1)大嫂、母亲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老妇人阅尽沧桑、宽容、豁达 2)(1)梨花一枝春带雨。(2)杏花春雨江南。(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1)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意近即可)
(2)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意近即可)
4)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意近即可) 七、作文
13.怀念童年的日子
童年是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声声叫着夏天……”随着这悦耳动听的音乐响起,我渐渐从书海中走了出来,开始聆听这令人动情的音乐。这优美的旋律,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深恋。慢慢的,我开始陶醉在这曼妙觉悟的乐声中,心灵与之共鸣。它也拉动了我心里的那根弦,拉引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不错的,儿时的我带着好奇心与乐趣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去发现美,创造美。也曾像鲁迅小时候那样,有自己生活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也常常在我自己家中的那片园子里,与蚱蜢一起跳跃,和青蛙一起对唱,与百虫争鸣。当我玩累了的时候,还会直接躺在地上休息,用帽子遮挡太阳,创造出一片“黑暗”,与虫蚁共眠。有时,当我醒来,发现天已向晚,该起身回家吃饭了,于是我就依依不舍地同我的虫朋蚁友告别了……
在我的童年时,我不仅有动物朋友,我还有很多活泼可爱的人类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其实只不过是一些生活小事罢了,但我们确实快乐。这种乐趣超过了在初中生活里,我与同学品《三国》、论《水浒》英雄时的快乐。我感到了“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满足,也想“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初中紧张无聊的生活冲淡了儿时之趣;一身的任务,也让我无法再享童年之乐。我也意识到,现实已把结局注定——我的童年已去,它已如梦般消失。
童年给我留下深深的回忆,在我心中,它犹如一朵夏花,永远灿烂,永葆青春。每每想起,它都能带给人一种真、善、美的享受。我想当我毕业之后,我定会一一捡拾童年的梦,再创一部《朝花夕拾》来让我对童年的回忆,定格在书上,永不褪色。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与例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下面各项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6》中收录的各种怪诞不经的比赛记录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B.贵阳1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东边冷冷清清,西边却热热闹闹. ....C.她减了又长回来,改食谱换新衣,这周神采奕奕,下周又衣着邋遢. ....D.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3.(题文)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馈赠 束缚 诡计多端 咄咄怪事 B.嘹亮 吓唬 扼腕叹息 莺歌燕舞 C.浏览 巍峨 怒不可遏 失魂落魄 D.贿赂 木筏 十拿九稳 篷头垢面 4.下列诗句中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我寄愁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郞西。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______,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 B.儿子毕竟很胖,即使幼小 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 D.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 (1) ,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扬子江头杨柳春,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4)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论语〉六则》中对此进行了这样的阐述: , 。 三、诗歌鉴赏
7.欣赏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三、四两句诗。 四、综合性学习
8.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了“遨游诗词海洋,领略诗词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某校针对学生的课外诗词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经常读 21 14% 从不读 28 18.66% 很少读 52 34.67% 抽空读 49 32.67%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图表中的发现: (2)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优秀的诗词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期待已久的“夏之风”古诗朗诵会即将开始。请你为主持人拟写出一段开场白。100字左右。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①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⑤班军⑥而还,一郡并⑦获全。
(注释)①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②败:毁弃。③既:已经。④汝:你。⑤遂:于是就。⑥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⑦并:都,全。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胡贼攻郡(值:适逢) .B.不忍委之(委:抛弃) .C.子可去(去:到某地) .D.子令吾去(令:叫,让) .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辈无义之人 .A.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 .B.夫君子之行(《诚子书》) .C.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样讲义气、不背叛仁义与道德,方可获得他人的赏识与尊重。 B.胡贼“遂班军而还”的原因是胡贼受到教育被感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荀巨伯舍生取义的精神。
C.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想“败义而求生”。
D.文中点睛之笔是“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②
③
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