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讲
怎么定义公共危机:突发性 不确定性 信息不充分难决策 破坏性 资源缺乏 相互影响 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对社会秩序带来挑战,具有破坏性,难以决策应对的不确定性事件。多指战乱、冲突、灾害、事故、瘟疫等。
第二讲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危机形态
西方将社会形态分为(以生产方式划分):
?前工业社会
?工业社会 人口高度聚集 ?后工业社会
? ?人与自然达成流动平衡的关系
?认为灾害是人类违背“神”而被施予的惩罚。 ?形成灾害观(神秘主义)。
?人与技术的问题。工业事故发生概率远大于自然灾害。 ??人自身的危机 人的精神危机
?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 生态危机(地下水下沉……) ?经济危机,牵一发动全球。
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环环相扣。
第三讲危机认识论(一)
1“天人合一”理论与灾异象说(曾经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和社会行为)维持社会秩序
? “天人合一”理论:中国以农业文明为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说:世间万物由天派生
出来;天与物间的关系
?人与天能相互感应。?上天有决定人吉凶祸福的能力
? 灾异象说:灾异有之,国家有失。 2危机系统论
一个组织习惯于用原用的规则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有风险。
?用现有的安全规则来解决 问题无法解决
?做出错误判断 隐患未解除,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事故的发生是正常的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系统的组成要素越复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复杂。因而整个系统就越容易受到某些因素所引发的“危机”的破坏。
3正常的事故理论 系统内,每个部分相互依赖性越强,每个部分都有事故发生的概率。这是系统的本质特征。危机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第四讲 危机认识论(二)
4风险的自动平衡论:在一定时期内,风险的总量是不变的,很多风险是为了规避另一风险
所采取措施引起的,即自己造成的。由于人们盲目乐观而放大了另一种危险。解决一个问题时引发下一个问题。(有了安全带就盲目开车,降低安全意识)
警示我们不要盲目乐观,应对风险的措施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5认识缺陷论 洞穴偏见:井底之蛙,以片面的认知来评判整个领域,认识能力有限,对世间认识存在
偏差,引发错误判断
冰山理论:(冰山:只有一小部分露出在海平面之上)人们总会注意到生活中显而易见
的事情,对隐性的危机意识不到,发生后遭受到的往往是致命的打击。
6风险结构理论 一个个体或组织会不会受外在风险影响,取决于自身的脆弱性和暴露系数,取决于外在的风险结构和社会结构。
7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潜伏 爆发 持续 消退——预防 应急 善后 危机不是偶然的,事态爆发前至少有潜伏-发展-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应急任务不同。
危机的生命周期:潜伏(诱因) 发展(显性化) 爆发期 持续期 恢复期 危机管理的阶段:预防 预警 应对应急管理 善后
8灾害的叠加放大效应:灾害的互相叠加。越是发达社会,系统之间相关依赖越强 (南方冻雨灾害)
9链式反应结构 两种灾害之间存在固定、有序的转化结构(灾害-饥荒-改朝换代) 社会转型风险论
?在稳定的农村中很少遇到社会问题,社会转型带来了贫富差异、人口大规模移动问题、
公共服务无法满足需求、道德滑坡……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打掉原来的结构,重塑一个新结构,原来的规范就会失效,因此转型社会往往会陷入失范,缺乏统一的价值观
?发达国家从工业化社会转型到后工业化社会也会遇到许多社会问题,如老龄化、低生育率…… 复合进化论
?经济领域(影响)政治领域(影响)社会领域。
第五讲 风险管理与危机应对(减少风险、分散风险)
风险管理的框架
由外及内:危机外在于我们的个体时,
?与风险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阻挡(建长城、修大坝)
由内及外:采取主动策略,从组织、个体内部寻求策略、行为方式的选择 风险管理常用策略
潜在的诱因使风险变现,对社会造成影响,有些影响不大,在有些社会不能解决形成危机 策略一:减少风险源
危机会由一个诱因产生 风险管理手段围绕风险源实施
策略二:风险规避 策略三:转移风险
08年次贷危机:美国政府将危机分散到金融公司承担,滥用杠杆工具,造成严重
后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