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揭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些主要原因,向我们未成年学生敲响警钟,警示我们要认真学法用法,不做无知法盲,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心灵,克服盲目模仿和从众心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探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危害,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如何避免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什么是违法?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的种类,犯罪的特征,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原则,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等内容。 1、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2、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3、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4、认识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导入 教学内容 看图表,了解我国未成年人罪犯占罪犯总数的比率。引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无知!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法1、自制课件。2、有关美好家庭的图片。3、绘画用具,如油画棒、纸张等。4、教师教 学用书中的教学资料。1、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2、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3、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认识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采用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材、课件、多媒体。探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危害,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如何避免违法犯罪 采用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等 1 / 4
律知识, 一、什么是违法? 第一环节 “案情发布”。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违法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我们平时感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的时候就有可能是违法行为。 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伸出热情援助之手,这样做才够朋友。然而你可曾想到,冷不防你的热情会把你拉进犯罪的泥潭,此时的你或许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呢! 阅读117面的案情发布《应该怎么做?》 杨益刚到底错在哪里了?他犯了什么法? (1)、窝赃: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而代为转移、藏匿或为其提供秘密隐蔽场所的行为。 (2)违反了《刑法》会受到刑罚处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课文P118页) 2、窝赃及其处罚(见“相关链接”P118页) 不要笑杨益刚的无知,我们身边有很多同龄人就是因为无知在浑然不觉新课学习 中走向了犯罪! 第二环节:违法行为及其分类。 通过前一环节的案例分析,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两种情形。 违法的含义: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公民和社会团体,违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规)的规定,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凡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分类: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可以划分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第三环节:什么是犯罪。 本环节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关于违法行为的分类,‘二是“相关链接”对违法行为分类的补充说明,三是关于什么是犯罪的具体阐述。 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因为其社会危害性大,受到刑罚处罚,所以着重作介绍。 2 / 4
一般违法——是指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一般违法 危害性 触犯法律 受到的惩罚 违法情节轻微, 刑法以外的 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对社会危害也不大 法律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 刑法刑法 (一般强制性措施) 受到刑事处罚 (严厉的强制性措施) 犯罪 注意: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第四环节: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是指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五环节: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主要说明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正文部分重点介绍了刑罚以及种类。“相关链接”是正文的补充,主要是为了补充正文中没有说明的行政制裁和民事制裁。 举例活动要强调违法行为的两种情形,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班里分享。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刑事制裁是指对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是补充主刑的刑罚方法,也可以独立适用,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随堂训练 1.我省刘某某因散布“甲醇泡海鱼”谣言被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500元;王某因与朋友发生口角,把对方打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他们行为的共同 点是( A )3 / 4
A.都是违法行为 B.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都是犯罪行为 D.都受到了刑罚的处罚2.《2016年江苏省最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处罚条例》,规定了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明确了室外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规定了经营者、管理者、个人、执法管理部门违反条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条例要承担相应法律责 任表明( C ) A.吸烟有害健康 B.我们只能在家里抽烟 C.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D.公共场所吸烟都是犯罪行为课堂小结
4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