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2:24: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中央音乐学院.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1.2集[M].华乐出版社. 3、歌唱——机理与技巧[M]. 李维渤.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西洋歌剧名作解读下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

5、付惜代.古曲戏曲声乐论著丛编[M].人民音乐出版社. 6、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

7、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 8、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9、中央音乐学院学报[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 10、黄钟[J].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社. 11、音乐研究[J].中国音协杂志社.

课程编号:01605040223

研究名称:声乐艺术专题研究 任课教师:王如湘

内容简介:声乐理论研讨课,学生需每两周向指导老师交一篇读书笔记。读书范围以声乐理论书籍为主,国内外著名声乐教育家的理论为必读书目。同时要认真阅读其它相关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艺术概论等学科书籍,既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锻炼写作能力,第一、二学年要求发表论文三至四篇。

主要教材与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

2、李晋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3、薛良.歌唱的方法[M]. 4、薛良.歌唱的艺术[M].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 6、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

7、声乐教学论.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M]. 8、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M]. 9、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 10、韩德森[美].歌唱艺术 [M].

11、维克多·亚历山大·菲尔兹[美].训练歌声[M]. 1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 13、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

14、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中央民族大学. 15、彭运石,燕良轼.心理学原理与教育[M]. 16、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 17、邹长海.歌唱心理学[M].

课程编号:01605040225

课程名称:二胡演奏艺术与教学理论研究 任课老师:廖玉麟

教学内容简介:本专业教学内容以理论、技法和作品三大部分为主要内容: 1、理论部分

了解二胡教学的一般规律与原则和人体机能运动的规律、原理,左、右手各种技法产生的过程、要领、动作协调的关键和解决的办法,音色、音质的处理,对作品的理解分析、鉴赏以及艺术表现的心理调控和运动力学、音响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

2、技法部分

学习各种弓法、指法的演奏,并通过理论指导,掌握各种弓法、指法规范、科学、系统和正确的动作要领及它们之间的有效联系和具体运用,为教学与演奏打下较全面的基础。

3、作品部分

教学曲目以有代表性的传统和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地方风格中的一部分古典、近代和现代乐曲为主。为拓宽与丰富教学内容和演奏艺术,同时也选学一些高胡、板胡、中胡等乐器中喜闻乐见的乐曲和适宜二胡演奏的外国优秀作品,掌握一定的教学手段、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教材应用:

本专业教学应用的教材均为国内正式出版教材。其中,理论教材有《刘天华及其二胡作品赏析》、《二胡名曲演奏艺术》、《二胡演奏艺术》、《二胡技法与乐曲演奏提示》、《中国民族器乐史》、《二胡广播教学讲座》;作品教材有《全国二胡考级作品集》一、二、三、四套等。

主要教材与参考文献:

1、宋国生,宋飞.民族拉弦乐器胡琴家族演奏入门[M].南开大学出版社. 2、赵寒阳.二胡基础教程[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赵寒阳.二胡中级教程[M].同心出版社. 4、赵寒阳.二胡高级教程[M].同心出版社. 5、肖前勇.二胡入门基础教程[M].蓝天出版社.

6、张慧元.全国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航空工业出版社. 7、杨长安.跟我学二胡[M].湖南文艺出版社.

8、杨长安.全国二胡演奏考级必考曲目练习要点综合分析[M].湖南文艺出版社. 9、王志伟.许讲德二胡演奏曲选及艺术特色[M].人民音乐出版社. 10、王国潼.二胡曲九首及其演奏艺术要求[M].人民音乐出版社. 11、李长春.二胡演奏法[M].陕西旅游出版社. 12、林俊卿.二胡教程[M].福建教育出版社. 13、中央音乐学院学报[J]. 14、人民音乐[J]. 15、音乐研究[J]. 16、音乐学[J]. 17、黄钟[J].

课程编号:01605040226

课程名称: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研究

英文名称:Research about The Theory of Music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任课教师:吴跃跃

适用学科、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育方向 内容简介:

一、音乐学科教育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二、音乐教育哲学;

三、音乐教学论(包括中学音乐教学原则、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与教学方法、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学评价、中学音乐教师等);

四、音乐课程标准研究; 五、比较音乐教育研究; 六、音乐教学实践。 主要教材与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 2、吴跃跃.实用音乐教学论[M]. 3、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

4、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 5、贝内特·雷默[美].音乐教育的哲学[M]. 6、张淑珍.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 7、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 8、魏煌,侯锦虹.苏联音乐教育[M].

9、谢嘉幸,杨燕宜,孙海.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

10、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 11、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M].

12、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

课程编号:01605040228 课程名称:音乐心理学 任课教师:朱咏北 学科方向:音乐教育学

预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音乐教育心理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学方向的学位课程之一。音乐心理学是音乐学、音响物理学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研究音乐与人类心理的关系,人类的音乐反应及行为的科学。音乐心理学是从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它广泛地吸取了生物学、生理学、物理学、发生学、数学、遗传学、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全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章节进行讲述:

绪论

第一章 音乐审美心理结构

第二章 音乐效应——音乐心理功能

第三章 音乐成就——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 第四章 音乐表演心理 第五章 音乐创作心理 第六章 音乐欣赏心理

第七章 音乐才能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第八章 音乐家个性与音乐创造 主要教材与参考文献:

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三环出版社;

2、曹理,何工.音乐学与教育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 3、朱咏北,王北海.新编音乐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5、刘耀中,刘益民,程甫.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 6、童庆炳,程飞民.文艺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01605040228 课程名称:音乐教育学 任课教师:朱咏北 学科方向:音乐教育学

预修课程:音乐教学论 中学音乐教学法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学方向的学位课程之一,本课程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全新的视角,对音乐教育本体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全课程共分七个章节讲述:

第一章 本体论 第一节 音乐本体论 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 第三节 音乐教育本体论 第二章 课程论

第一节 课程与音乐课程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音乐课程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新音乐课程论 第三章 活动论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音乐课外活动

第三节 综合艺术实践与活动课程 第四章 方法论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常用的音乐教育方法及其运用 第三节 音乐教育的方法与模式 第五章 评价论

第一节 音乐教育评价概论 第二节 音乐教育评价技术 第三节 音乐新课程的教育评价 第六章 教师篇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音乐教师素质 第三节 音乐教师的培养 第七章 技术篇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主要教材与参考文献:

1、朱咏北,王北海.新编音乐教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孙俊三.教育原理[M].中南大学出版社.

4、朱咏北.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M]. 湖南师大出版社.

5、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6、朱咏北.简明中学音乐学科教育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搜索更多关于: 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的文档
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vzlc1kk6u0n19a8hrgx9da6a52gje00h4s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