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论述题(本大题12分)
27.试述单向方差分析的基本过程。考试大收集整理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 ) A.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B.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C.写文章的重要方法 D.教学的重要手段
2.假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统计表就能较方便地了解处于某个分数以下的人数,这时可编制一个( )
A.绝对次数分布表 B.相对次数分布表 C.累积次数分布表 D.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
3.下列数据中,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只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是( ) 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4.适合显示各统计事项占总体比例的图形是( ) A.散点图 B.条形图 C.圆形图 D.线形图
5.下面属于地位量数的是( ) A.
B.PR C.S D.
6.提出等级相关法的统计学家是( ) A.布鲁姆 B.皮尔逊 C.比内 D.斯皮尔曼
7.百分等级数值是( ) A.名义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8.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 )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9.利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测查某校小学二年级学生,平均数为102,标准差为18,某学生得分为120,那么他的离差智商为( ) A.110 B.115 C.120 D.125
10.是非题的特点是( ) A.不容易猜测 B.评分误差大 C.适用范围有限 D.单位时间内答题量少 11.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 ) A.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 B.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
C.用于鉴别学生能力
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
12.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 ) A.敢为性 B.创造性 C.独特性 D.稳定性
13.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 ) A.10 B.20 C.30 D.40
14.统计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又称为( ) A.零假设 B.备择假设 C.研究假设 D.统计假设
15.统计假设检验中关于单侧检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显著性水平值平分在抽样分布两尾 B.危机域只有一块
C.检验目的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某个定值 D.抽样分布只有一个尾侧没有临界值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6.标准化测验 17.组内常模 18.学习能力倾向测验 19.显著性水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0.简述深刻理解教育测量必须抓住的三个要点. 21.举例说明什么是绝对评分分数. 22.简述影响Ⅱ型错误的主要因素.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3.有12名学生参加一种推理测验,其中4名学生在测验之前学过逻辑学,其余的没学过逻辑学.测验结果见下表,问学生逻辑学习与推理测验成绩是否相关?
学生代号 逻辑学 推理测验 1 1 27 2 0 25 3 1 22 4 0 20 5 0 20 6 0 18 7 1 18 8 0 18 9 0 15 10 1 12 11 0 10 12 0 10 (表中用\表示学过逻辑学,用\表示没学过逻辑学)
()
24.某选拔考试成绩服从平均数为60,标准差为10的正态分布,若现选拔比例为15%,请代为划定选拔分数线.(正态分布表见附表1)
25.某六年制小学学生分布情况如下表,要求用分层抽样去抽取一个100人的随机样本,请问各年级入样人数分别是多少?
年级 人数 合计 3474 一年级 367 二年级 480 三年级 450 四年级 390 五年级 374 六年级 413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答者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10分)
26.已知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60,标准差为12,若令Yi=10Xi,试求数据Y1、Y2、?、Yn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27.为了解某校教师对聘任制的意见有人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8位年青教师中有18人表示赞同,3人反对,7人无所谓;22位老教师中有5位表示赞同,10人反对,7人无所谓,试问该校教师对聘任制的意见与教师的年龄是否有连带关系?(α=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