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号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位封座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密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号不场考一、选择题
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保 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其评价的是 订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皇帝制度 装 号D. 郡县制
证考2.《史记·秦始皇本纪》:“(战国)庄襄王死,政化立为秦王。当是之时,泰地己并巴、蜀、汉中,准 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暨三川郡。” 只 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 A. 春秋战国已出现 卷B. 由秦王赢政创立 C. 全面取代分封制 名姓D. 加强了君主专制
此 3.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 制度”是指 A. 皇帝制度 级B. 三公九卿制 班C. 御史制度 D. 郡县制度
4.《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当时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出现上下相背倾向
5.元代王桢所著的《农书》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五分之四篇幅,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具100多种。下列图中反映三国时期技术成就的是
A.
B.
C.
D.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②灌钢法 ③青锕器的铸造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7.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A. 秦朝 B. 隋唐 C. 宋朝 D. 明清
8.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 宋参知政事 B. 元中书省 C. 明内阁制 D. 清军机处
9.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当时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D. 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
10.下面是三幅古代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图片中无法了解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11.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器,烘绽青囊翻门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介绍的元朝人民生活场景属于 A. 冶金业
B. 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 C. 制瓷业
D. 手工业的资本主义萌芽
12.明朝中叶《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官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弛千里”。材料主要反映了
A. 长途贩运是徽商重要经营方式 B. 徽商无视国家经济政策 C. 徽商资本雄厚吃苦耐劳
D. 徽州商业经营的传统源远统长
13.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促使社会上出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对外贸易相当发达 C.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4.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这人”。这说明当时政府 A. 重农抑商 B. 实行专卖制度 C. 鼓励民营商业发展 D.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15.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 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16.布洛斯悬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晚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一个,贫困的雅典公民,下列关于他的政治活动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作为公民无权担任任何公职 B. 在公民大会上抽签当上了将军 C. 参加公民大会还能领取律贴 D. 通过选举成为四百人会议的一员
17.《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中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它”是指( )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民法大全》
18.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
A. 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B. 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C. 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 D. 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19.“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50多处贸易商埠。”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 葡萄牙人 B. 西班牙人 C. 荷兰人 D. 英国人
20.“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这次航行的结果是 A.完成了环球航行 B.到达了印度半岛 C.发现了“新大陆” D.抵达南非好望角
21.“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C. 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D. 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
22.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彀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②所代表的商船队从16世纪不断壮大在18世纪达到顶峰,这一船队所属国家是
A. 西班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23.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宜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天赋人权 B. 君主立宪 C. 民主共和 D. 权力制衡
24.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英国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25.“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远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C.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 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26.《美国宪法评注》一书中说:“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这表明美国宪法确认了 A. 邦联制原则
B. 联邦制原则 C. 民主共和原则 D. 三权分立原则
27.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因而,“普鲁士不可避免的湮没了德意志”。下列关于德国王朝战争统一后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德意志帝国建立了邦联体制 B. 议会至上,国王无权 C.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D. 德国实行了民主共和政治
28.下图是某一时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下列对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①这是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外贸易图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③说明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④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冲天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许多人并非溺死,而是因为喝了污染的河水。与泰晤士河的污染关系密切的是 A. 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B. 电动机的勃然兴起 C. 内燃机的大面积推行 D. 汽车飞机的普及率高
30.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麦迪逊担心占据高位的人会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和独断专行,特别强调“制定某种条款保证社会防止行政首脑的无能、过失或背信弃义,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共和政体中最能体现麦迪逊意见的是 A.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B.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C. 地方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D. 国会复议法律通过即为有效 二、判断题
31.西汉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国并行制,其长官一般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 3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水平明显高于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33.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铲除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奠定雅典民主基础。
34.下图生动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灌溉的场景,其中所示的灌溉工具在我国唐朝已经出现。
35.新航路开辟时许多人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比如达·伽马最先向西航行,最终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三、非选择题
36.选官制度是保证统治秩序的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日“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切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选官制度及其标准,并从材料中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隋朝科举制形成的的时间,并归纳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37.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