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
则传热水孔总传热面积应为0.009m2 5.冷却水孔总长度计算
公式 L=
G?i
3600??(?vd)0.8(Tw?T?)式中 L——冷却水孔总长度(m) L=
G?i=1.51m
3600??(?vd)0.8(Tw?T?)则冷却水孔总长度应为1.51m
6.冷却水道孔数计算:
公式 n=计算 n=
A ?dlA== ?dl因为模具采用的设计是一模两腔设计,选用铜管以防止漏水,会降低冷却作用故采用14根水道。 冷却回路的设计
根据本次设计的塑件形状及其所需冷却温度分布要求以及浇口位置等,设计出冷却回路。冷却通道之间也可采用内部钻孔法沟通,用堵头使之形成规定的冷却回路。
冷却回路的水孔数量尽可能多、孔径尽可能大,一般的来说,冷却水孔中心线与型腔的距离应为冷却通道直径的1—2倍(通常为12—15mm),冷却通道之间的中心距约为水孔直径的3—5倍,通道一般
在8mm左右以上。
冷却水孔至型腔表面的距离应尽可能相等当塑件壁厚均匀时,冷却水孔与型腔壁厚不均匀时,应在厚壁处强化冷却。
合理确定冷却水接头位置,进出口水管接头的位置应尽可能设在模具的同一侧面。为了不影响操作,通常应设在注射机的背面,水管接头多采用自动密封接头。
综合以上冷却水孔的布置要点同时还要兼顾水道与其它件是否产生干涉,本次设计的冷却水道采用直通式,不会与其他零件产生干涉,水道中插入铜管防止漏水。
8 顶出和导向机构的设计
顶出机构的设计 8.1.1 顶出机构的分类
顶出机构按驱动形式分为:手动顶出、机动顶出、气动顶出。按模具结构形式分为:一次顶出、二次顶出、螺纹顶出、特殊顶出。
8.1.2 顶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1)顶出机构应设置在动模一侧:因塑件一般均留在动模一侧以便顶出。
(2)顶出时与塑件的接触应为塑件内表面及其他不明显的位置,以保证塑件外观。
(3)顶出装置均匀分布,顶出力作用在塑件承受力最大的部位。
以防变形和损伤。
(4)顶出机构应平稳顺畅,灵活可靠,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平稳顺畅无卡滞,并且制造方便,易于维修。
8.1.3 顶出机构的基本形式
1.顶杆顶出机构
基本形式:常用断面形状有圆形、矩形、腰形、半圆形、弓形和盘形等。本设计选用斜滑顶杆,因为它有两方面作用既能做顶杆还能起内部侧抽的作用,能保证配合精度及互换性,滑动阻力最好,不卡滞,应用很广。顶杆的结构形式如图7。本次设计主要采用下面的顶出形式,顶杆端部的端面要求抛光以符合塑件的粗糙度的要求。
图7顶杆的形式
导向机构的设计
导向机构对于塑料模具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它能够保证注射模具准确的开合模,并在模具中起定位、导向和承受一定侧压力的作用,导向机构的形式主要有导柱导向和精定位装置。
8.2.1导柱和导套的设计
导柱导向机构主要包括导柱和导套,导柱与导套的配合具有导向作用、定位作用、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导柱的结构形式:注射模具常
用导柱的结构形式有两种:带头导柱和带肩导柱。
由于本设计是小型模具设计,但是是深型腔注射模具,所以采用带头短导柱,并且带有储油槽。
导套可分为直导套和带头导套。带头导套轴固定容易,而直导套装入模板后,应有防止被拔出的结构。本设计中导套选为带头的导套,并且带油槽。导如图8所示。
图8导柱和导套
8.2.2 导柱和导套在模板上的布置
导柱和导套在模板上的布置一般遵循以下几点:
(1) 二导柱(用于小型模具):合模无方位要求时:二导柱直径相同对称分布;有方位要求时:二导柱直径不同或直径相同不对称分布。
(2)三导柱:用于中小型模具。
(3)四导柱:用于深腔大型模具,在圆模板上,在矩形模板上。 (4)八导柱:四短(增强导向刚性)四长,用语深腔、薄壁,要求壁厚均匀的模具。
根据以上要求本设计选择了四导柱。具体布置参看装配图。
复位机构的设计
复位机构就是在模具闭合时顶出系统的各个顶出元件恢复到原来设定的位置。如顶杆、顶管、顶块等。但因其端部一般并不直接接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