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民国词籍校勘的校记处理艺术
王湘华
【摘 要】晚清民国词籍校勘者对校记处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即集中以校勘记的形式,在每一家词集卷末出现;将校记置于词行间;将校记置于每首词后;校记内容于案语中体现;以校勘记专书形式;以札记形式发表于学术刊物;以及综合运用校记形式。体现出校勘者校记处理的艺术性。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2(000)007 【总页数】2
【关键词】晚清民国 词籍校勘 校记 处理艺术
校记为词籍校勘成果的重要表达方式,可以准确、扼要地把校勘内容表达出来,以便利于阅读者。校记好坏是词籍校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晚清民国词籍校勘者对校记处理采取多种方式,体现出校勘者校记处理的艺术性。
一、集中以校勘记的形式,在每一家词集卷末出现
王国维《南唐二主词校勘记》,王鹏运、朱祖谋合校《梦窗甲乙丙丁稿》,朱祖谋《疆村丛书》大部分校记,疆村老人手校足本《云谣集杂曲子校记》,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如式刊刻宋人罗泌所撰《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校记》,易大厂校编北宋三家词,多在每家词集卷末集中以校勘记形式出校。王氏《南唐二主词校勘记》置于《南唐二主词》及《补遗》卷末,对三十二阕词撰有校记。依据《全唐诗》、《历代诗余》、《花间集》、《阳春集》、《尊前集》、《花草粹编》 等词籍资料,校列异文,并间有是非判断或提出校疑,如校第二十四阕《阮郎归》:此阕别见《阳春集》、《六一词》,唯《草堂》题后主作。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