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版)福建省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推荐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6 16:10: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

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是通假字:通“猝”, 突然。“悉”是全、都的意思。 当。注意“卒..

7.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

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句意为: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

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故本句停顿为“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奏”弹奏;“辄”,就;“类”,像。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甲文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乙文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告诉读者董源的画适合远观,近观不行任何东西,又用《落照图》举例说明。

甲文参考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乙文参考译文: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

峭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然继承董源的画法,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大体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都应该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潦草,靠近观看几乎不似物类形象,远看则景物粲然呈现,寄托幽远的情思,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邈然深邃悠远,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然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 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 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 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11. 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1)赏析画线句子:_______ (2)赏析加点词语:_______

13. 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4. 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答案】10. D 11. 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12. (1). (1)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

满;“擎” (2). (2)示例:“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13. 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14. 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ABC三项正确。D项中,“语言朴素”不准确,本文的语言特点: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富有哲理。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

作用也不同来区分。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

香形成对比。

【点睛】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12. 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划线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经分析,划线句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根据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写出作用。如: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赏析词语,首先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具体含义。如:飘落,形容物体飘荡降落的下沉状态。这里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的把握。联系上下文阅读分析原因即可。“我”将土“攥得好苦”原因是: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放开的原因是: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故可以概括为: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信息的把握。结合第6、7、8、9段总结概括。第6段中: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第7段中: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第9段中: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综上所述,可概括为: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完整版)福建省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推荐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wem71at718xswm2yhl07916095ebr009g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