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 左震 ·m
右震 ·m 取?Mb=·m
第一层梁与C柱节点的柱端弯矩值由内力组合表2-18,查得
?Mc:左震 +=·m
右震 +=·m
梁端?Mb取右震, ?Mc也取右震:
?Mc=·m>?Mb=×=·m
取?Mc′=?Mc=·m 故不需调整,取:
Mc???= McC?C=
对柱底Ⅲ—Ⅲ截面的弯矩设计值考虑增大系数
Mc???????=×= kN·m
根据C柱内力组合表2-20,选择最不利内力并考虑上述各种调整及抗震调整系数
后,各截面控制内力如下: Ⅰ-Ⅰ截面:①M=×=·m
N=×=
②M=·m
N=
Ⅱ-Ⅱ截面:①M=×=·m
N=×=
②M=·m
N=
Ⅲ-Ⅲ截面:①M=×=·m
N=×=
②M=·m
N=
截面采用对称配筋,具体配筋见下表2-27
表2-27 C柱截面配筋
截面 M(kN·m) N(kN) 4500 500×465 20 9 1 大偏心 103 418 1 大偏心 <0 1 大偏心 78 418 20 20 小偏心 <0 大偏心 1256 425 Ⅰ-Ⅰ 5150 500×465 20 20 小偏心 <0 Ⅱ-Ⅱ 5150 500×465 20 Ⅲ-Ⅲ l0(mm) bh0(m2) e0(mm) ea(mm) ei(mm) l0h ?1 ?2 ? ?ei(mm) ? 偏心性质 As?As'(mm2) 选筋 实配面积(mm) 1017 1017 1473 ?%
2、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以第一层柱为例,剪力设计值按下式调整:
Mcu?Mcl VC?1.1Hn式中 Hn——柱净高;
Mcu,Mcl——分别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取调
整后的弯矩值,一般层应满足?Mc =?Mb,底层柱底应考虑的弯矩增大系数。
由正截面计算中第Ⅱ-Ⅱ、Ⅲ-Ⅲ截面的控制内力得:
Mcu=·m Mcl=·m Hn=4.55m 170.23?356.41Vc?1.1??128.43kN?E柱的剪力Vc值,故只需按
4.55构造配置箍筋
2.1.9节点设计
根据地震震害分析,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程度不同,7度时,未按抗震设计的多层框架结构节点较少破坏,因此,对不同的框架,应有不同的节点承载力和延伸要求。《建筑结构抗震规范》规定,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必须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对于纵横向框架共同具有的节点,可以按各自方向分别进行计算,下面,以第一层横梁与F柱相交的节点为例,进行横向节点计算。
(1)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 对二级框架: Vj?M?h0?as'(1?) h0?aHc?hbg's式中 Vj——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
?Mb——与柱端弯矩调整公式中意义相同,取
+=425kN/m;
hc——柱的计算高度,可取节点上、下柱反弯点间的距离,
hc?0.49???????????????????m。
600?400hb——节点两侧梁高平均值,即hb??500mm。
2h0——节点两侧梁有效高度评价值,即
565?365h0??465mm。
2????106465-35Vj?1.05??(1?)
465?354600-500=928.95kN
(2)节点核心区截面验算
在节点设计中,首先要验算节点截面的限制条件,以防节点截面太小,核心区混凝土承受过大斜压应力致使节点混凝土先被压碎而破坏。 框架节点承受水平截面应符合如下条件:
Vj?1?RE(0.30?jfcbjhj?c)
式中 bj——节点水平截面的宽度,当验算方向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的
时,取bj等于框架柱的宽度bc,其它为bj=500mm
12hj——框架节点水平截面的宽度,当采用验算方向的柱截面高度,即
hj?500mm;
?j——交叉梁对节点约束的影响系数,当四侧各梁截面的宽度不小于该侧柱
截面宽度的
13,且次梁高度不小于主梁的时,取,其它情况均为1。 24?RE——按受剪构件强度验算,设计表达式为:
1(0.3?1.5?14.3??00?550)?1893kN>928.95kN 0.85满足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