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28页例2
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够按照多种标准分同一类物品,并能将分类的结果填写在统计表中;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感知分类的意义,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分类标准的确定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片,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数数,填表。你能把结果展示在下面的统计图中吗?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2.引入:前面数数整理的过程实际就是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知识。板书课题(课件2、3、4、5)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2,观察图上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课件6) 2.思考:如果把这些人分成两组,你想怎样分?指名说(课件7) 3.汇报分类结果,根据分类结果填写统计表(课件8、9) (1)按性别分,分为男、女两组 (2)按年龄分,分为大人、小孩两组
4.认识简单统计表
出示两个统计表,观察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课件10)
5. 还有别的分法吗?学生想、说(课件11)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复习题,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应该怎样分?在书上用两种颜色涂色,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分 (课件12)
2.做一做; 如果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说说分类标准分图片。(课件13)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件14)
强调:同样一些物品,分类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二)
按性别分 : 男 女 按年龄分: 大人 小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