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
《桃花源记》小考卷之一
一、填空。(5分)
1、陶渊明,一名 ,字 , (朝代)著名诗人。因宅边有五棵柳树,自号 。 2、本文选自 。
二、解释加点词语。(6分)
捕鱼为业 缘溪行 ..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甚异之 欲穷其林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小考卷之二
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3、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 ⑵便要还家( ) ..4、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C、问讯
无论 间隔
B、绝境 D、交通
问津 妻子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6、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有志者事竟成
。(4分)
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桃花源记》小考卷之三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 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7、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1)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有志者事竟成
答案: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2.B(交通:互相通达)(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17.(4分)①交错相通 ② 通“邀”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
18.(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19.(3分)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20.(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对即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