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连江二实小 林萍 指导老师:邱碧燕
[教材简介]
《狮子和鹿》是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七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寓言故事,通过一只鹿在遇狮前与遇狮后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阐明了一个道理:物各有所长、所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情感与态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2、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入。 1、复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2、导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3、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二、读读课文,了解故事。
1、(提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这个故事。 2、检查词语情况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比较短的几句话说清楚。 三、谈谈体会、说说联系。 1、初次评价鹿角和鹿腿。
2、默读课文,找鹿对自己角和腿评价的句子。
3、理解第一句: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1)体会鹿对美丽角的欣赏; (2)指导有感情读。
2、理解第二句: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体会鹿对难看腿的抱怨; (2)指导有感情读。
3、理解第三句: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感悟“狮口逃生”,体会鹿态度的变化; (3)指导感情朗读。 4、辨析鹿角和鹿腿。
5、明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6、说说与《陶罐和铁罐》的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