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PLC概述
一、PLC的产生、定义、分类及应用
1、产生
1968年,美国GM公司10条要求。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第一台PLC。 2、定义
早期的PLC,只能进行逻辑运算,故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1985年,IEC对PLC作了明确的定义,PLC是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是带有存储器、可以编制程序的控制器。它能够存储和执行命令,进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并通过数字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和生产过程。
3、分类
(1)按结构形式分类
整体式、模块式、分散式(CPU、存储器、电源在控制室,I/O模板在各工作站) (2)按控制规模分类
小型PLC:I/O点数256点以下,存储器容量2K字以下。 中型PLC:I/O点数256~2048点,存储器容量2~10K字。 大型PLC:I/O点数2048点以上,存储器容量10K字以上。 4、应用与发展
德国西门子S7系列,日本立石(OMRON)的C系列、三菱的FX系列,美国GE公司的GE系列。
有小型化和大型化两个趋势 发展。
第二章 PLC的构成原理
一、PLC的基本组成
(1)CPU:通用型微处理器、单片机和位片式计算机。 (2)存储器:ROM、RAM、EEPROM
(3)基本I/O接口电路:分数字量(开关量)和模拟量I/O
PLC输入电路:将PLC外部电路(如行程开关、按钮、传感器等)提供的、符合PLC输入电路要求的电压信号,通过光耦合电路送至PLC内部电路。
数字量(开关量)I/O:
PLC输出电路:将CPU运算的结果变换成一定形式的功率输出,驱动被控负载。
模拟量I/O电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