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资料(很重要)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3 4:49: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首尾相连而成的共价多肽链,但是天然蛋白质分子并不是走向随机的松散多肽链。每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有自己特有的空间结构或称三维结构,这种三维结构通常被称为蛋白质的构象,即蛋白质的结构。

一级结构:构成蛋白质的单元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线性序列,为多肽链。

一级结构稍有变化,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二级结构:一级结构中部分肽链的弯曲或折叠产生二级结构。多肽链的某些部分氨基酸残基周期性的空间排列。

卷曲所形成的二级结构称为α-螺旋,折叠所形成的二级结构称为折叠片。这两种二级结构的形成都是

由于距离一定的—N—H基团和—C=O基团之间形成氢键的。

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成紧密的三维形式。三维形状一般都可以大致说是球状的或是纤维状的。

四级结构:由蛋白质亚基结构形成的多于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排列。

超二级结构:是指在多肽链内顺序上相互邻近的二级机构常常在空间折叠中靠近,彼此相互作用,形成规则的二级结构聚集体。

7、DNA结构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 半保留复制是: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子代DNA分子 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1)主链(backbone)

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的外则,这正好解释了由糖和磷酸构成的主链的亲水性。所谓双螺旋就是针对二条主链的形状而言的。

(2)碱基对(base pair)

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 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间形成三个氢键。DNA结构中的碱基对与Chatgaff的发现正好相符。从立体化学的角度看,只有嘌呤与嘧啶间配对才能满足螺旋对于碱基对空间的要求, 而这二种碱基对的几何大小又十分相近,具备了形成氢键的适宜键长和键角条件。每对碱基处于各自自身的平面上,但螺旋周期内的各碱基对平面的取向均不同。碱基对具有二次旋转对称性的特征,即碱基旋转180°并不影响双螺旋的对称性。 也就是说双螺旋结构在满足二条链碱基互补的前提下,DNA的一级结构产并不受限制。这一特征能很好的阐明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在生物界的普遍意义。

(3)大沟和小沟

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小沟位于双螺旋的互补链之间,而大沟位于相毗邻的双股之间。这是由于连接于两条主链糖基上的配对

碱基并非直接相对, 从而使得在主链间沿螺旋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沟和小沟。 在大沟和小沟内的碱基对中的N 和O 原子朝向分子表面。

(4)结构参数

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8、干细胞的类型和特征

在动物胚胎发育早期,受精卵分裂产生了卵裂球,如果将卵裂球中这些相同的细胞相互分离,其中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独自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正常的生物个体。这种具有无限的或可被延长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并可分化产生至少一种特化的细胞称为干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按照干细胞的组织来源,它们可分为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多种类别。

除了胚胎干细胞外,造血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又称为成体干细胞。

按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大小可以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例如,胚胎干细胞就属于全能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表皮干细胞等属于专能干细胞。

干细胞除了本身不处于分化途径的终端,具有增殖分裂的能力和发育的全能性或多能性外,还有其他一些共同特性:

可以连续分裂若干代,也可以较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 干细胞的基因转移和突变等一般都不影响其发育潜能; 分裂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

在不对称分裂中,两个子细胞一个仍然是未分化的干细胞子代,另一个是祖细胞;定向祖细胞的分裂,为组织的再生和损伤修复提供了补充的功能末端细胞。

9、植物和动物发育过程的差别

特征 细胞迁移 动物 植物 通过细胞迁移将胚胎发育早期形没有细胞迁移现象的发生 成的细胞团转变成动物体特定的三维形态结构 生长和形态发生 只局限于胚胎发育期 持续于整个生命周期。如植物茎尖和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可以不断地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根、茎、叶等新的器官

10、果蝇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1.Bicoid蛋白作为成形素控制着果蝇体轴的建立。

Bicoid蛋白还是一个转录因子,调控着果蝇胚胎体节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美国科学家Christiane Nesslein-Volhard 教授和Sean Carroll教授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蛋白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现了体节基因对果蝇体节发育的表达调控作用,对于阐明有机体发育的分子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他们获得了1995年度诺贝尔奖。

2.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Morgan及其同事通过果蝇的杂交试验,确立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连锁和交换规律,被后人称为遗传学第三定律。

11、主导基因对发育的调控机制和过程

控制肌细胞发育的主导基因myoD

MyoD蛋白是转录因子,在胚性前体细胞中一被合成,细胞决定就发生了,即胚性前体细胞变成了成肌细胞。

MyoD蛋白结合到受控基因的调控区后,首先启动其他生肌转录因子基因的转录,这些次生的转录因子接着再调控和启动一些肌肉蛋白基因的转录,导致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的合成。

MyoD蛋白不仅可以控制其他肌肉发生相关基因的转录,还能反馈促进其本身的表达(又称正反馈)。

MyoD蛋白还能改变一些已经分化的非肌细胞的发育

12、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意义

1988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能源部发起和实施了一项迄今为止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宏大的研究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人体23对染色体的全部基因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完成24条染色体上30亿个碱基的序列测定。2000年6月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工作框架图”,2002年2月又公布了“精细图”。 从总体的角度解析生物体整个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讨生物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遗传、进化以及健康与疾病等重要问题。基因组学对生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资料(很重要)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x1re3iqt141z4g1ryz5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