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④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简答(已考):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简答、材料分析: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基本方法,又叫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选好的、有效的、引导学生用榜样调节行为)
3、陶冶教育法(潜移默化的熏陶,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参与、与启发说服结合,又叫情感陶冶法) 4、指导实践法
5、品德评价法(奖惩法,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品德修养指导法(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
第六节 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儿童的安全防范常识 ? 小学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① 流行性感冒:加强锻炼,流行期避免去公共场所,教室要消毒、通风换气等。
② 病毒性肝炎:管理传染源,发病后立即隔离、切断传染途径,普及防范知识、消毒管理、预防接种和中药预防的方式保护易感人群。
③ 细菌性痢疾:关键是切断传染源,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勿食牛奶和油腻食物。 ④ 沙眼:做好群防群治,一人一巾。
? 小学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①中暑: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昏迷者要及时送医。 ② 溺水:清除口鼻内的淤泥、杂草等,以确保呼吸畅通;迅速倒水;使溺水者俯卧,腰部垫高。 ③ 电击:切断电源。
④ 烫伤和烧伤:不要急于脱去贴身单薄的衣服,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淋烫烧伤部位,等冷却后再脱去衣物。 若伤势较轻,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等涂抹,并保持干燥。 ⑤ 骨折:救命在前,防止休克,及时固定,先止血再包扎固定。
⑥ 虫咬:乙醇消毒,冲洗并冷敷、宠物咬伤应立即彻底清洗伤口,不要包扎,狗咬的尽快送医院注射款狂犬疫苗。
⑦ 中毒:先清除毒物。
⑧ 常见外伤:擦伤、刺伤、扭伤、割伤、挤伤、跌伤。
二、小学儿童心理健康
? 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至少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
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① 多动症: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核心特征)、冲动行为、学习困难
(成绩下降)。
② 焦虑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6
③ 学习困难综合症:缺少某种学习技能(生理缺陷)。 ④ 强迫症:强迫观念、强迫行为。
⑤ 厌学症:人为因素造成儿童情绪失调,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三、小学生心理辅导
? 心理辅导的目标:学会调适(基本目标)、寻求发展
? 心理辅导的原则:①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②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③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④ 学生主体性原则。 ⑤ 个别化对待原则。 ⑥ 整体性发展原则。
简答(已考):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
基本含义: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的活动。 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基本途径)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四、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① 强化法:正激励。
② 惩罚法:不良行为出现后(+厌恶刺激)、不良行为出现时(-愉快刺激)。 ③ 消退法:停止对不良行为的强化。 ④ 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 ⑤ 行为塑造法: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 ⑥ 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重要方式)。 ⑦ 自我控制法 ⑧ 暂时隔离法
?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① 全身松弛训练 ② 系统脱敏法:逐渐消除对某事物环境的恐惧心理。
③ 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果敢训练):请求、拒绝、表达。
? 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美)创立,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以恢复来访者真实的自我。 ? 理性情绪疗法:心理学家艾丽斯提出,是认知疗法的一种,主要理论是ABC(A:诱发事件、B:个体
对A的信念观点、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理论,认为人的情绪由人的思想决定,合理观念导致健康情绪,不合理则导致负向情绪。
第七节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
? 学校与家庭的配合:① 一般指导 ② 针对性指导 ③ 分类指导 ④ 个别指导
简答(已考):家校配合(联系)的常用方式
1、家访 2、班级家长会 3、家长学校 4、家长沙龙和家长委员会
27
? 学校与社会的配合的主要途径:
①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② 学校向校外教育机构提供具体的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③ 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④ 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第三章 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概述
? 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
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 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① 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② 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
③ 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
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 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简答: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班级形成的基础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① 组建阶段 ② 核心形成阶段 ③ 发展阶段 ④ 成熟阶段
简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简答(已考):形成良好班风的措施 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2、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3、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4、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三、班级管理概述
? 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28
? 班级管理的功能:①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②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③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 班级管理的内容:① 班级组织的建设:班委、小组、制度、班风等,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
利于教育。
② 班级日常管理:思想、纪律(最重要)、学习等。
③ 班级活动的管理:学校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教育的重要形式。 ④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班主任对影响班级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
? 班级管理的原则:① 方向性原则(正确的方向) ② 全面管理的原则(五育并举)
③ 自主参与原则(民主意识) ④ 教管结合原则(教育、管理) ⑤ 全员激励原则(每位学生) ⑥ 平行管理原则(集体、个人)
简答:班级管理的模式
1、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2、平行管理: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德鲁克,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再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简答(已考):班级管理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榜样示范法 4、情境感染法 5、规范制约法 6、舆论影响法 7、心理疏导法 8、行为训练法
简答、材料分析: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1、小学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① 成员间的分歧 ② 打架斗殴
③ 顶撞 ④ 恶作剧
2、处理的原则:① 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② 客观性原则:避免“定向思维”,客观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心。
③ 有效性原则: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 ④ 可接受性原则:学生双方都接受处理结果,认识到错误。
⑤ 冷处理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
3、处理方法:① 沉着冷静面对,不要急于下结论发脾气。
② 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者机智,轻松幽默有效的解决课堂问题。 ③ 公平民主处理,不因个人情绪迁怒学生。
④ 善于总结引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 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帮助学生从“突发事件”中接受教育。
⑤ 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过程中,要注意不牵扯太多时间、精力和学生,保证课堂教学的氛 围和进度。
第二节 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
29
简答:班主任的角色
1、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 2、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 3、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班级普通的一员。
简答: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1、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 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简答: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已考)
① 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②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③ 建立学生档案 ④ 开展班会活动 ⑤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⑥ 操行评定
⑦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2、个别教育工作
① 先进生工作 ② 后进生工作 ③ 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 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① 观察法
② 谈话法
③ 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④ 调查访问
简答(已考):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方面。 1、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① 个体的思品德
② 个体的学习 ③ 个体的身体状况 ④ 个体的心理 ⑤ 个体的家庭
2、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包括:① 对正式群体的了解 ② 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简答(已考):操行评定的注意事项
1、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2、要充分肯定学生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 3、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般化,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情感,造成家长误解。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