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CuSO4? 5H2O===4CuO+2SO2?+ 2SO3+20H2O+O2? (6)
8V;b m△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也可称为干 燥管;在a中,棒香能复燃,说明反应中产生了助燃 性的气体氧气,故答案应为(球形)干燥管、O2; (2)A中固体由蓝色变为黑色,说明胆矾发生了分 解,产生了CuO和水等。故B中的白色CuSO4粉末因吸水变为蓝色,故答案应为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3)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 SO3的熔点为16. 8℃,沸 点为46. 8 ℃,所以C中冰水的作用是为了使SO3凝结,防止其挥发,影响对SO2的检验,故答案应为 防止SO3挥发;
(4)D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存SO2,故多E中为NaOH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后Na2SO3被氧气氧化为Na2SO4,该反应总的离子方程式为
2-2SO2+ 4OH-+O2===2SO4+2H2O;
(5)在反应中当生成1 molSO2时转移2mol电子,则应有0. 5 mol 02生成.根据题目中生成SO3和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1,则胆矾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CuSO4? 5H2O===4CuO+2SO2?+ 2SO3+20H2O+O2?
△(6)①设胆矾样品中CuSO4的质量为x克,所以所 取待测液中含有的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可表示为n?Cu2+?=xg由滴定反应原理,可建立如下关系:
160g/mol?5Cu2++H2Y2+==CuY2-+2H2+ 1 1
xg0.100 0mol?L?V?10?3
160g/mol?5列算式
xg=0.100 0mol?L?V?10?3,x = 0. 08V g;则样品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
160g/mol?50.08V8V?100%=% mm②a.由于待测液中溶质的量由滴定管控制,故未润洗锥形瓶,对滴定实验结果不产
生影响;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则使读得标准液的消耗体积偏大,由C待=知滴定结果偏高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则使读得标准 液的消耗体积比实际消耗的偏小,由C待=含量的测定结 果偏高的是b。
20答案及解析:
答案:(1)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2)AgI
(3)①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溶液中Ag+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②Ag+与I?生成了AgI沉淀,降低了I?的浓度,使平衡2Fe2++ I2 I2氧化了Fe2+
V标C标V待V标C标V待可
可知滴定结果偏低;所以导致CuSO42Fe3++ 2I?正向移动,使
(4)①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无色气泡,遇空气变红棕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ⅰ.Fe2+ + Ag+== Fe3+ + Ag
ⅱ.AgI分解产生的Ag催化了Fe2+与Ag+的反应 解析:
(1)检验Ⅱ中有无Fe3+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Ⅱ中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故答案为: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2)分析可知,反应Ⅲ中的黄色浑浊是AgI,故答案为:AgI;
(3)①空气中存在O2,由于发生反应4Fe2++O2+4H+═4Fe3++2H2O,可产生Fe3+,
-溶液中Ag+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该条件下,I2
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
-故答案为:4Fe2++O2+4H+═4Fe3++2H2O;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②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假设d成立。Ⅱ→Ⅲ的过程中I2溶液氧化Fe2+的原因是:Ag+与I?生成了AgI沉淀,降低了I?的浓度,使平衡2Fe2++I2 ?2Fe3++2I?正向移动,使I2氧化了Fe2+,
故答案为:Ag+与I?生成了AgI沉淀,降低了I?的浓度,使平衡2Fe2++I2 ?2Fe3++2I?正向移动,使I2氧化了Fe2+;
(4)①验证灰黑色浑浊含有Ag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洗净后的灰黑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无色气泡,遇空气变红棕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无色气泡,遇空气变红棕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ⅰ。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Ag+═Fe3++Ag, 故答案为:Fe2++Ag+═Fe3++Ag;
ⅱ。ⅱ。Ⅳ中迅速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AgI分解产生的Ag催化了Fe2+与Ag+的反应,
故答案为:AgI分解产生的Ag催化了Fe2+与Ag+的反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