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仅供参考
可比产品合计 甲 乙 不可比产品 丙 全部产品 件 30 700 件 35 900 件 20 — — — 690 850 400 — 680 830 460 — 52500 21000 31500 — 50450 20700 29750 8000 58450 49450 20400 29050 9200 58650 (2)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58650-58450=+200(超支) 200×100%/58450=+0.34%(超支) (3)产值成本率计划数为60元/百元 实际数为58650/10 ×100%=57.5元/百元 以上计算表明本月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虽然比计划超支, 但本月产值也大, 从产值成本率分析来看, 企业本月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较好, 总成本超支主要是由于丙产品(不可比产品)成本超支,而可比产品甲、乙产品成本却比计划和上年度实际降低了。须进一步费查明丙产品成本超支和甲、乙产品成本下降的原因。 5.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成本项目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 上年实际平均 1862 150 248 2260 .单位甲产品耗用原材料的资料如下: 成本项目 原材料消耗(千克) 原材料单价(元) 要求: (1)分析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 上年实际平均 950 1.96 本年计划 900 2.10 本期实际 890 2.30 本年计划 1890 168 212 2270 本期实际 2047 164 209 2420 (2)分析影响原材料费用变动的因素和各因素对变动的影响程度
参考答案:
(1)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分析:
本期实际单位成本比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升高2420- 2260=160元,或7.08%比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升高150元,或6.61%。
(2)原材料费用变动情况分析;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950×1.96=1862元 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900×3.1=1890元 本期实际单位成本890×2.3=2047元 原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升高1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