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义教育物理人教版2011课标版
第十章 浮力(第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漂浮在水面上船、木块、小鸭子等是农村学生司空见惯了自然现象,在海水中潜航的潜水艇是学生听说或者在其他视听材料中看过的情景;力和运动的关系、流体的压强压力是学生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利用受力平衡的思想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力学平衡问题是学生已经具备的方法和能力。如何把已学过的知识方法和新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在新的物理情景中加以利用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种体现。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漂浮物体的运动状态定性基础上,通过受力分析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以确定浮力的方向;通过追问上述问题中浮力的施力物体,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合力等概念来理解浮力产生根本原因;最后实验来测量浮力的大小。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初中物理中的典范,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但是,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漂浮于水面上物体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后,能认识漂浮于液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简述浮力的方向,会计算漂浮物体的浮力的大小。
2.通过追问浮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复习分析物体所受液体压强压力,并观察实验视频进行验证后,能准确描述浮力产生的原因,会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推理浮力的大小决定因素。
3、通过实验并观察分析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石块在空气和水中的示数变化后,能简述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第 1 页 共 6 页 1
4.通过主能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体验物理规律的逻辑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策略
首先通过自然界漂浮大在水面的物体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受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引入浮力概念和确定浮力的方向。追问浮力的施力物体,复习流体压强压力的知识,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力的合成的知识和等效思维分析浮力的本质,明确产生的原因;最后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然后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主要以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再通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订证、相互竟争的方式推进教学、最后以反思与辊顾的方式开成思维导图。
五、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实验视频、大水杯、水槽、弹簧测力计、石块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素材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2
1、播放视频录像:(把1、观看录像,体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会浮力的存在。 素材:视频(鸭子、轮船漂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在。) 2、回答:物体受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到浮力作用而漂第 2 页 共 6 页
着重物飞上高空;人们在死 2、提出引入问题:什海里看书等。) 么力使物体漂浮在水面? 浮在水面上。 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标的理念。 二、出示课题,展示学生1、展示PPT。 1、阅读学习目标 准确定位学习能力发展目标 目标 2、引导学生寻找目标中2、寻找并回答关 的关健词。 健字 三、新课教学 (活动一): (一)浮力 1.观察实验现象。 认识浮力、浮力方向、浮力1.展示人(苹果)在水面2.分析确定乒乓球的上漂浮的现象。 运动状态。 的大小。 学习内容素材: 图片情景:漂浮在水面上的人(苹果)。 3.引导学生对漂浮的人(苹果)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各力的作用效果效果,根据效果给竖直向上的力命。 2.引导学生分析并确定3.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漂浮的人(苹果)的运动情况,画出受力示意状态。 图。 4.小组计论分析展示乒乓球的受力的平衡关系,明确向上的力方向、作用点、大小,此力的作用效果等。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训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5.归纳总结浮力的概衡知识确定浮力的方向、念、方向、作用点,作用点,大小。 并用语言准确简述出 来 5.反思与小结,构建补充思维导图。 6.完成当堂训练内容并展示交流 6.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7、布置当堂训练内容 第 3 页 共 6 页 3
当堂训练素材: 1.画出下面小球所受的力示意图 2.若体重为60Kg一个成年人漂浮在死海中,它是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活动二): 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内容素材: 1.模型图片 2、实验图片 2、教师演示实验:(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浮力产生的原 因: PPT展示下列引导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交流: 按活动要求逐一落实学习内容,小组交流1.浮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后向全班展示示。 谁?你是怎么想到的的? 1.分析与人接触的物2.液体可能会对物体产体,思考回答浮力可生哪些方向的压力?(要能的施力物体。 求要画出示意图) 2.用草图描絵液体对3.哪些方向的液体压力物体各个面的液体压能够相互抵消?为什力并展示。 么? 3.分析并讨论物体各4.哪些方向的液体压力面所受液体压力的相不能相互抵消,会产生向互抵消情况,并向全哪个方向的合力?(画示体同学介绍理由。 意图说明) 4.分析没有抵消的液5.没有抵消的合力会产体压力的合力,画出生什么效果? 受力草图向大家展示6.引导学生归纳表述浮并介绍理由。 力产生的原因和实质质。 5.判断合力的作用效果,描述浮力的实质。 6.出示当堂训练题,引导6.表述浮力的实质。 学生分析后展示。 第 4 页 共 6 页 4
当堂训练素材: 1.判断下面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作用,说明理由: 2.在所示右图中,如果液体的密度为ρ液,正方体的边长为d,请推理浮力的表达式。 PPT展示下列引导问题,1.学生思考讨论,从并引导学生分析交流: 生活中寻找相似的经验加以证明,并向全测量浮力的方法 1.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体同学展示。 会下沉,石块是否受浮力学习内容素材: 作用?你能列举生活中2.讨论并交流证明石经验来证明吗? 块在水中下沉时也受(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案。向全体浮力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证同学介绍实验方案和明你的猜想吗?说说你步骤。 的方法和可能看到的现象? 3.观察演示实验,描述实验现象,画出受3.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力示意草图,向全体观察: 同学介绍。 (活动三): 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想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F浮=G-F示 (1)用弹簧测力计称小4.综合二力来平衡的培养学生总石块的重力,并稍稍用力知识分析并讨论交流结归纳的能向上托石块,让学生观察后,归纳出浮力测量力。 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的方法和步骤,表达式,向全体同学介绍。 (2)然后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5.补充浮力的思维导变化。 图。 (3)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3.请你尝试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和方法分析你的实验,最后写出结论。 6.完成当堂训练,交流并展示。 第 5 页 共 6 页 5
当堂训练素材: 1.如下图所示的为某同学的某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A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实验过程: (1)第2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第3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 第4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第5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 (2)在上面的实验中你发现了哪些的规律? 总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补充在思维导图中。
第 6 页 共 6 页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