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定修管理制度
1 设备定修的目的和作用
为了能安全、经济、优质、高效率地进行计划检修,恢复设备的性能,以及防止检修时间延长而影响生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厂生产设备的定修管理。 3 定修的定义 3.1 定修:凡必须在生产作业线停产条件下进行的或对主作业线生产有重大影响的计划检修称为定修。定修时间和日期是相对固定的,每次定修时间一般为8~48小时。
3.2 年修:指连续几天进行的定修。 3.3 日修:八小时以内的计划检修或利用工艺换辊停机时间进行的检修称为日修。
4 职责
4.1 机动科是定(年)修管理的归口部门,组织编制全厂的定(年)修计划,决定主作业线定(年)修日期、时间、检修力量的平衡及项目的外委。
4.2 机动科组织编制检修工程的施工网络计划,决定定(年)修施工项目,并负责定(年)修的组织工作,做好年修工作记录和工作总结。
4.3 检修车间、电气车间认真编制定(年)修计划项目,按时上报机动科,做好备品、备件、材料及任务分配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掌握进度和保证施工质量,做好定修、年修检修记录及工作总结。
5 定(年)修计划的制定和依据 5.1 定(年)修计划的制订
5.1.1 机动科在每年十 月十六日前制订下年度检修计划上报机动处。 5.1.2 机动科在每月十五日前编制月份检修计划上报机动处。
5.1.3 检修车间在定修前5~10天,年修前30天制定检修计划上报机动科。
5.2 定(年)修计划制订依据
5.2.1 按照设备检修周期、检修时间、检修负荷及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编制。
5.2.2 汇集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巡检所发现的设备缺陷及隐患需作处理的项目。
5.2.3 上次检修中所遗的项目及生产部门、安环科提议需对设备进行完善、改造的项目。
5.2.4 还需考虑生产设备停产时机、检修力量及备件材料准备情况、检修工程进度等。
5.3 定(年)修工程准备
5.3.1.定(年)修计划编制后,各车间对计划无异议并经主管厂长确认后,即做为正式的检修计划下达,非特殊原因不予变更。
5.3.2 根据确定的定修计划,检修部门要立即申报备件和材料计划,对年修计划各车间制定网络图,落实施工项目及安全负责人。由机动科统一编制施工网络图和施工进度表,并掌握备件和材料到货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定修工作不因备件及材料等原因而推迟实施。
5.3.3 需外委的定修项目,机动科必须在定修实施前十天至二十天办理,属年修理的项目委托办理应提前四十天,日期工程计划委托时间一般为日前开始前三到七天。
5.3.4 八小时以上定修由机动科提前一到二天组织召开检修工程开工准备会议,会议主要是全面地对检修计划所安排的检修工程项目进行统筹调整、协调平衡,特别强调检修工程的安全注意事项。
5.4 定(年)修工程实施 5.4.1 现场安全确认
5.4.1.1 施工单位应提前三十分钟进入现场。
5.4.1.2 停机后,施工单位应立即进行安全确认,对开关、阀门的切换位置、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挂牌,方可作业。
5.4.2 施工进度管理
5.4.2.1 现场施工负责人应负责协调施工进度,随时检查进度情况,按照计划要求参加每天的施工碰头会,汇报定修施工进度情况。
5.4.2.2 定修出现异常情况要认真进行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在不能做出判断时,可请有关部门专业人员到现场会诊处理,问题重大或对定修进度会造成影响时,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5.4.3 施工完成后,各单位应进行现场清理,六小时以上检修由机动科组织施工单位、使用单位进行试机验收,合格后,双方在《三轧厂设备日检修计划完成情况表》上签字认可。
5.4.4 定修时间延长,延长部分作为主作业线故障停机时间。 5.5 年修工程总结
5.5.1 主管科室的专业人员必须做好年修工作记录,并对自己负责的工程项目在工程完成后进行总结。
5.5.2 主管年修工程的负责人在工程完工后,需对整个年修工程进行总结。
5.5.3 所有的年修工程资料、年修工作记录、年修工作总结、施工网络图、施工进度表等在工程完工后统一由主管科室保管。
6 考核
6.1 各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上报年修计划和施工网络图,不按时上报的,每超一天罚50.00元,以此类推,直到上报为止。
6.2 各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上报年修计划所需的备件、材料计划,不按时上报的每超一天扣罚50.00元,以此类推,直到上报为止。因超时造成检修时备件及材料的短缺,考核责任单位200.00-500.00元。
6.3 按要求完成年修工作记录及工作总结,并进行资料整理归档,如达不到要求,考核责任人50.00元。
6.4 年修计划项目必须100%完成,因特殊情况须机动科认可,否则未完成一项,考核50.00-200.00元。
6.5 不按5.4.3之规定,组织试车验收的,考核责任单位100.00元/次。 7 相关文件
《设备大修工程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