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个案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1)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学校和学生。 (2)这是一则侵犯学生受教育权案。学校及有关领导应承担相应的行政与民事责任。 ①《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学校不得妨害李华娟作为公民行使这一正当权利,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学生到校学习。 ②《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其他行政机关和学校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收费的项目及标准,不得向学生乱收费用。”因此可知,该校的收费规定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③《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由此,李华娟状告学校的侵权行为符合我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在本案中,该校领导虽然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真诚、无条件地接受了李华娟入学,但其侵权行为己造成李华娟失学达一年之久,理应承担部分民事责任,而学校有关领导也应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 (3)由案例引发的思考:①学校应正当行使自身的权利,依法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向学生乱收费,并应对自身的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当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勇于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2.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
- 49 -
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4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 C [解析]战国后期,《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2.建国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A[解析]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一本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著作,是建国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教育学教材。
3.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顺序,正确的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 D[解析]一般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由于它们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受教育者发展不平衡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
- 5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