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文胜为民请命
[lí]
水患,逋[bū]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⑿有司:官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仕( ) ②濒( ) ③具( )
④悯 ( )⑤邑( ) ⑥祀( )
2.选择: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 (B)到; (C)登上; (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
(A)回到娘家; (B)回到故乡; (c)没有住房; (D)不能耕种。 3.翻译:
①岁罹水患: ②死者相踵: 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1
2:管仲破厚葬
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 2.翻译:
①齐桓公患之 ;
②禁之奈何? ; ③非名之则利之也 2.比较上文的两个“夫”:
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 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jí],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思考与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
2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
4: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③之曰:“与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猴子。②口:口粮。③诳(kuáng):欺骗。④芧(xù):橡树的果实。 [思考与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损其家口损:减少 B.充狙之欲充:满足 ..C.俄而匮焉匮:缺乏 D.与若芧若:好像 ..
2.狙公是怎样使“众狙皆伏而喜”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3.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从中得到了启示,请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至少两个角度)
5: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3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 h ǐ):同“猪”。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淖(nào):烂泥。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牧:统治、管理。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犊_________②尤__________③过__________
④应_________⑤几_________⑥顾_________⑦盖_________
2.翻译:①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悯而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1)求良猫。厌(2)以腥膏[ɡào](3),眠以毡罽[jì](4)。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乐均《耳食录》)
【注释】(1)[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2)[厌]饱食。(3)[腥膏]鱼和肥肉。(4)[毡罽(jì)]毡子和毯子。 [思考与练习]
1、“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解释正确的义项。
(1)“故”的正确解释是( )A.原因 B. 故意 C.故事 D.过去 (2)“益”的正确解释是( )A.增加 B.益处 C.得益 D.更加 2、翻译。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3、猫不捕鼠的原因是:
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 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之理是:
7: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zǔ]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