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考点之环境描写
范文学习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 ),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 ).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 )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
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
1
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曳( )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第2段和第5段属于环境描写,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两段中描写的环境,描写地点都自家的院落,时间都是在秋季,而主要描绘的景象都是柿树,可读上去的感觉却完全不同。第2段中的环境,给人热闹,喜庆的感觉,而第5段,却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请联系文章情节思考思考。 2
知识梳理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常见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1.渲染气氛;(凄凉、寒冷、愉悦、宁静……)
2.烘托心情:(沮丧、失落、喜悦、焦急……,答心情时,应写出事由,即因…..感到……)
3.衬托人物个性;(衬托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4.在结构上的作用,环描写在开头,为后文……做铺垫,环描在中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交代背景(季节、时代等,一般在文章开头。) 6.暗示情节
无论题目怎么问,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渲染烘托(常见作用),其次考虑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为后文做铺垫,还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现在请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范文中的问题。 1.文中第2段话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
2.文中第5段话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训练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 )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 )透、那么恬( )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lòu( )的家中,有他朝思mù( )想的妻子,有花骨( )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 )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