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泉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8:51: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形成了以侨资侨力为依托,全方位、宽领域的外向型经济格局。泉州市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祖籍地,全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同胞698万多人,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在台湾的泉籍同胞900多万人。著名侨乡晋江、石狮、安溪等县(市)的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人数已数倍于本地人口。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泉州市的一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市)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不断推动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发展。利用外资经历了?‘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的阶段性发展历程,目前已呈现外资来源多元拓展、投资领域日益广阔、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产企业谋求升级四个特点和趋势,至2002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904家,合同外资136.7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78.96亿美元。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从传统加工项目和农业,拓展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泉州工业产品销售中,国外市场占46.57%,每年向世界上10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50多亿美元商品,是全国重要的出口商品货源基地,成为中国运动鞋、陶瓷及树脂工艺品、藤制品等出口商品的主要产地。

5、抓好小城镇和工业园区的载体建设,形成了以“半小时城市群”为中心,由沿海向山区梯度推进的区域经济格局。全市各地把发展工业园区

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大力整合原有工业区,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强化园区载体建设和项目带动,外引内联,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档次,聚集产业链,使工业园区成为

5

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源。目前全市现有各类工业园区123个,入驻企业2366家,创造的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园区专业化分工水平和产业聚集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工业化带动了城镇

化,?八五?、?九五?期间,各县(市)城镇化水平有显著提高,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功能的新型小城镇迅速崛起,全市建制镇由1990年的45个发展到现在的115个,在乡镇中的比例由34.9%提高到81%;建制镇分布密度大幅提高,达到每千平方公里9个,沿海地区高达每千平方公里20个。全市城镇化水平达35%,至2002年,全市建制镇镇区面积达470.49平方公里,比1996年扩大2.6倍;镇区人口140.05万人,占镇总人口的25%以上,比1996年增加近1倍。一个以泉州中心城市为核心,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区、惠安县城等次中心城市为骨干,二、三十个卫星城镇为依托的?大泉州都市圈?构架已经形成,成为泉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较强的城市互动性、区域吸附性、对外辐射性,在大泉州发展中发挥了产业主导作用,带动各县(市)间通过城乡协作,不断优化资源配臵和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由城市到城镇再到农村的梯度发展和调整、优化、升级。县域经济逐渐由

行政区划内的?点状辐射?向跨行政区域的?块状推移?,出现了县级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互涵盖、互为包容的局面,形成了以?半小时都

市群?为依托,沿海、沿江、沿路为重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跨越县域的四大经济区域,即湄洲湾南岸石化港口工业区、晋江口科工贸旅游经济区、围头湾对台贸易加工区和东西溪流域资源开发生态经济区。

6、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泉州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优

6

势,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大胆探索,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抓经济、促发展,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和服务经济的切实办法,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强化政府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和规范引导的重要作用。在加快政府自身改革,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同时,着重抓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抓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和推进,抓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抓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解决市场主体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泉州市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对非公有制经济则放手、放胆发展,先放开后管理,先发展后规范,先繁荣后理顺、先扶持后收益,不断规范、完善和壮大民营经济。二是重视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弱化政府直接参与、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行为。自1989年4月成立安海服装同业公会以来,全市目前共有各类行业协会或同业公会114个,会员单位43354个,涵盖了泉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这些同业公会在引导民营企业建立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内部竞争行为,协调会员企业间的关系,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会员开展对外交流,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泉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县域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一是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权。在利用外资、土地审批、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等方面,现行的部分规定、制度难以适应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以土地利用审批为例,目前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用地指标少,控制较严格。按照我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目前非农建设用地不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的山区,一个县每年的

7

用地指标都才几百亩,对于发展速度较快的泉州各县(市),这几百亩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非农业建设项目临时占用耕地都要报上级政府审批,2000平方米以上的需要报省政府审批。此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由于编制划定的时间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出入,难以适应实际的发展需要,而调整这两种规划所需的法定程序又较繁琐,这无疑大大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二是现行县级财政体制亟待改革。实施?分税制?后,由于我省对县级市实行?一三三?财税体制,使县级市上缴省财政的负担对比同级县高出了许多,这种?鞭打快牛?的做法使县级市本级财力占财政收入比重逐年下降,以晋江市为例,该市本级财力占财政收入比重从分税制前的1993年占77.46%,下降为2000年42.91%,2000年全市财政收入新增3亿多元,但本级财力增量只有6547万元,财力增量仅占总收入增量的21%。同时,法定和刚性支出却增加较快,2001年为兑付、消化中央出台增资政策和地方补贴及配套经费,财政需负担7000多万元,而新增财力不足5000万元。晋江的财政正由?建设财政?向 ?吃饭财政?转变。2002年虽然省里对县(市)财政进行了微调,放松了对县级市地方增量部分的征收,但在中央加大对地方财政集中力度的大背景下,现行财政体制制约经济发展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大改观。

2、县域经济缺乏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目前,泉州县域经济正进入亟需整合和提升阶段,但由于县域经济实力较强的晋江、石狮、南安等市区面积分别只有12.8、8.5、10.4平方公里,其它4个县(市)城区面积更小,均属小城市行列,集聚和辐射功能弱,难于发挥县域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而作为区域经济?火车头?的泉州中心城市体量偏小,既与全省三大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也难以扮演县域经济发展所必须依托的中心城市的重要

8

搜索更多关于: 泉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的文档
泉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xnaz1718g6i8ss1cmu3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