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护理诊断:有窒息的危险,与术后可能有切口内出血并发症有关。护理措施:①取
半卧位。②每30min测生命体征一次。③伤口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瓶,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和性质。④床旁备气管切开包,拆线包,氧气等抢救物品。⑤按时正确地执行医嘱。⑥严密观察病情。如呼吸困难、紫绀、烦躁不安、颈部肿胀、伤口渗血等情况,应作出紧急处理并报告医生。
9.(1)护理诊断:焦虑与担心手术有关。 护理目标:手术前病人焦虑减轻到中等程度。
护理措施:①护士态度热情、和蔼,以熟练的技术获得病人的依赖。②适当地讲解乳癌治疗的有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特别是我国在乳癌治疗中取得的成就,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邀请乳癌手术治疗成功的病人,介绍配合治疗的经验。④适当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药。⑤取得家属和亲友的支持。
(2)病人出院前健康指导:①关于上肢功能锻炼方面,要求患侧上肢每日作手指爬墙动
作,尽量逐渐向上伸展,直到手能越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廓为止。②防止复发方面,按医嘱要求进行放疗,5年内避免妊娠,经常自查乳房。
10.护理问题:缺乏保健知识。
护理目标:出院前病人能叙述预防腹内压升高的目的和预防方法。 护理措施:卫生宣教。(出院指导)
具体内容:出院后仍应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故此期间不宜打工。预防和治疗使腹内压增高的各种疾病,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故最好能不吸烟或少吸,少量饮酒无妨。
11.(1)术后3天内护理要点:①硬膜外麻后护理,平卧,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②术后当天禁食,做好输液护理;第二天进流质;③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④观察和预防并发症。
(2)术后第6天病人并发盆腔脓肿,应继续取半卧位,给予富有营养的易消化饮食,静
脉输液,使用抗生素热水坐浴,温盐水保留灌肠。脓肿形成应协助做好切开引流手术。
12.(1)护理诊断/问题:①焦虑、恐惧或绝望。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③有广泛出血危险。④潜在的术后并发症——腹腔内出血;肝性脑病;肺部、腹腔、胸腔、伤口感染;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肝、肾功能衰竭等。⑤康复保健知识缺乏。
(2)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②充分休息;③加强营养,采取有关保肝措施(如纠正低
蛋白血症、贫血、凝血机制障碍,给予保肝药物,静脉输入GIK液等);④防止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如避免粗糙、过热食物、口服药片研末冲服等);⑤术前2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3.(1)病人具有典型的AOSC五联征表现,故可判断是急性重症胆管炎,目前处于感染性休克。
(2)应立即进行抗休克综合措施,输液扩容纠正酸中毒,大剂量抗生素,大剂量肾上腺
皮质激素,给氧。在积极抗休克同时做好手术准备,尽早进行手术,切开胆道解除梗阻,引流胆汁。
(3)手术后继续抗休克,直至全身情况好转,血压平稳。严密观察TPR、BP,计出入
量、保证输液顺利,引流管通畅。血压平稳后,病人半卧位,禁食,按医嘱输液,给抗生素,T形管引流保持通畅,观察并记录胆汁的量和性状,换瓶时注意清洁。
14.(1)溃疡病急性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休克早期。
(2)急诊手术;控制感染;抗休克。
(3)①注意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②体位:平卧位或将上身和下肢各抬高150左右。
③禁饮食。④胃肠减压。⑤输液扩容。⑥以正确方法使用抗生素及甲硝唑。⑦给针刺止痛,手术确定后可用镇痛药。⑧做好心理护理。⑨口腔护理、生活护理等。⑩必要的术前准备,如备皮、药的皮试、常规实验室检查等。
15.(1)①以干净的布带(或衣服)包扎伤口、压迫止血;②外露骨端勿复位,以合适物具临时固定右下肢;③迅速检查胸腹部有无危险情况,注意脉搏变化及休克早期征象;④呼叫急救中心,或拦车妥当转运病人去医院。
(2)①垫高患肢;②48h内注意肢体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情况;③保持石膏型清洁,
观察有无断裂或松脱发生;④指导病人学会功能锻炼。
(3)①现场急救措施,应平卧硬板抬送,始终保持脊柱中立位;②护理问题:生活不能
自理;焦虑或悲哀等;可能的排便异常;可能的排尿异常;潜在的废用综合征;潜在的感染;潜在的皮肤完整性受损;③做好心理护理;做好生活护理及饮食护理;做好皮肤及肢体护理;注意泌尿系护理(预防感染及结石);注意呼吸系护理(预防局部感染);注意消化系护理(排便反射练习,便秘处理等)。
16.(1)根据病史中资料,患者术后伤口有疼痛、发热、禁食和精神忧虑等问题,可列出主要护理诊断有:
①疼痛,与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给予病人舒适的体位,指导放松肌肉和精神,分散注意,按医嘱给予止痛剂,并评估止痛效果。
②体温过高,与手术创伤反应和腹内残余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每4h测TPR一次,观察体温变化,因患者手术后为38.60C,暂可不用物理降温,应注意室内通风,并注意体温上升趋势。按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腹腔内残余感染。
③体液不足危险,与术后禁食、发热有关。
护理措施:按医嘱静脉输液,需注意观察是否还有缺水现象。因医嘱2500ml是补充日需量,如有发热还需增加额外损失量。
④焦虑,与对本身疾病能否顺利康复、和对家庭、单位工作的牵挂有关。 护理措施:与病人多谈心,沟通思想,解释有关康复知识等。
(2)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有:①内出血;②腹腔脓肿;③肠粘连;④肠瘘等。 17.(1)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2)腹腔穿刺;
(3)尽早行穿孔修补术。
18.(1)右腹股沟斜疝嵌,绞窄性肠梗阻;
(2)补液、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抗生素应用等。 19.估计病人是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失血性休克。
护理:①安置病人适当卧位;②注意保暖;③稳定病人情绪,做好心理护理;④遵医嘱采取;输液、使用抗生素等措施;⑤配血与输血;⑥吸氧;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并记每小时尿量;⑧积极做好术前有关准备。
20.(1)该病人烧伤I度面积为44%(不计入总面积),浅Ⅱ度面积为47%。
(2)该病人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大约为1.5×47×50+2000=5525ml,其中电解质
液和胶体液3525ml,水分2000ml。
(3)病人入院时最重要的一条护理诊断应是“体液不足:与烧伤创面大量渗出有关”。
其护理措施应为:①补足血容量,按病人的实际需要补给电解质、胶体液和水分,同时记录全部出入水量;②掌握调节补液量的临床指标,每1—2小时估计和记录一次病情变化;③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④保暖、止痛、保护好创面。
21.该病人的护理诊断为“排尿异常:尿潴留,与麻醉、会阴部手术刺激或不习惯卧床大小便等因素有关”。
护理措施为:①向病人解释尿潴留引起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消除病人顾虑;②指导病人运用无损害性措施促进排尿,如诱导排尿、下腹部热敷或按摩等;③遵医嘱采用针灸或电兴奋治疗;④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导尿。
22.(1)该病人可采用:①X线造影(钡灌肠)检查;②内镜(结肠镜)检查;③免疫学(癌胚抗原)检查。
(2)该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是: ①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与肿瘤本身消耗过多的营养、血便和进食量减少有关。
诊断依据:体乏无力、体重明显降低、血红蛋白80g/L,总蛋白58g/L,白蛋白37g/L。
②焦虑。
相关因素:与担心住院影响工作、担心预后有关。
诊断依据:焦躁不安、失眠、易激动、手心出汗、脉搏增快、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劝说。 23.(1)该病人可采用:①X线造影(钡灌肠)检查;②内镜(结肠镜)检查;③免疫学(癌胚抗原)检查。
(2)该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是: ①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与肿瘤本身消耗过多的营养、血便和进食量减少有关。
诊断依据:体乏无力、体重明显降低、血红蛋白80g/L,总蛋白58g/L,白蛋白37g/L。
②焦虑。
相关因素:与担心住院影响工作、担心预后有关。
诊断依据:焦躁不安、失眠、易激动、手心出汗、脉搏增快、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劝说。 24.(1)属于腹股沟嵌顿性斜疝。
(2)估计发病原因:①职业、年龄、平时身体体质状况。②有无腹内压增高因素存在:
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
(3)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禁饮禁食,输液,必要时遵医嘱用抗生素,备皮,皮试,术
前用药,术前排尿等,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管。
(4)预防疝复发的措施:①术前严格备皮。②术后平卧;不宜过早下床活动;预防切口
感染;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持二便通畅;术后3个月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
25.(1)最可能损伤的脏器是脾脏。第9—10肋骨有折。
(2)保守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①生命体征变化,每15—30分钟测呼吸、脉搏和血压各
一次;②动态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值;③加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以判断病情进展变化;④注意有无急性腹膜炎、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3)应当机立断,边抗休克,边手术。
(4)参考教材腹部损伤、急性腹膜炎术前护理。
(5)参考教材腹部损伤、急性腹膜炎有关护理诊断和术后护理措施。 27.(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2)胸腹透视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体,必要时作腹腔穿刺。血、尿常规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取半卧位;禁饮食;施行胃肠减压;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
抗感染;做好疼痛的护理;安慰、关怀病人;做好生活等其他护理;及时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
28.(1)向病人解释颅脑损伤的恢复过程,目前的这些症状,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轻或消失;告知病人保持乐观情绪,对康复有重要意义。
(2)帮助病人拟定切实可行的肢体功能锻炼计划(如每日练习步行4次,每次20分钟;
每日练习右手端杯4次,每次10分钟;每日练习发音4次,每次10分钟),并指导病人和亲属完成计划。告知病人卧床时,应音歇性进行右侧上、下肢的肌肉收缩练习(如直腿抬高,握拳)。
(3)告知病人不宜独处,平日生活应有陪伴;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发作,
并教给亲属癫痫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4)告知病人,出院后应请注意休息,规律生活,纠正不良习惯和嗜好;可继续服用神
经营养药物;3—6月后再来医院行颅骨修补术。
(5)告知病人随访的重要性,分别于出院后2周、4周、8周和12周来院复诊。 29.①低效性呼吸状态;②心输出量减少;③清理呼吸道无效;④潜在并发症:肺炎、脓胸;恐惧。
30.①低效性呼吸状态;②体液不足;③疼痛;④焦虑;⑤潜在并发症:肺炎、脓胸、吻合口瘘等;⑥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1.(1)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2)①低半坐卧位;②禁饮食;③胃肠减压;④输液;⑤正确使用抗生素;⑥针刺止痛,
镇静;⑦心理护理;⑧必要的术前准备如备皮、皮试、配血等;⑨注意生命体征等病情观察。
32.(1)诊断依据:1)近期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2)出现脓血便及粘液便;3)出现腹部的持续性钝痛;4)自觉无力、消瘦、食欲减退;5)腹部肿块;6)X线检查可见肠腔肠管明显积气,右中腹可见2个液气平面;7)钡剂灌肠可见升结肠钡剂通过受阻,升结肠粘膜可见充盈缺损。
(2)结肠镜检查
(3)最主要的术前准备是肠道准备。包括:1)控制饮食:术前2~3天进流质;2)清洁肠道:术前2~3天给口服缓泻剂,术前1日晚及术日晨作清洁灌肠;3)药物使用:术前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同时补充维生素K。
(4)指导病人进行结肠造口的自我护理:学会使用人工肛门袋;提供造瘘病人饮食方面
的知识;指导病人学会造口扩张;改善造口病人在日常社交活动中的知识不足。
33.(1)急性骨髓炎
(2)护理:1)病情观察:生命征观察;观察邻近关节有无红、肿、热、痛或积液出现;
观察抗生素的毒、副作用。2)保持营养及体液平衡;3)局部护理:抬高患肢;限制患肢活动;保护患肢,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预防压疮。
34.(1)机械性肠梗阻
(2)护理诊断:1)疼痛 2)体液不足 3)舒适改变 4)PC:感染性休克 (3)术前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观察有无休克症
状;正确记录出入量。2)禁食、胃肠减压;3)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4)抗感染;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