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必修 专题复习资料历史的回声专题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6 20:46: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将捷《虞美人?听雨》)

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②可怜辜负好韶光,于过于家无望。

③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六.阅读

●《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

1.这一段所写的景物依次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2.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观察角度是:由____而_____,由_____则_____,由_____而_____。 3.“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4.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5.这一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

A.托物言志 B.融情于景 C.触景生情 D.直抒胸臆 6.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7.作者将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请指出二者的相似点。

答: 8.从全文看,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9.给这段文字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答: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遐想。文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实际上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

12.颜色一词的语义应如何理解( )

A.水给人视觉的色彩印象 B.水对人显示的一点利害 C.水的美的姿容 D.五光十色的色彩

Key:1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2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静而动。3D 4B 5B 6.D 7.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相似。 8.这段文字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9.月色下的荷塘 10.绽放的荷花 含苞待放的荷花

11.通感。写出了荷花清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 12.C ●《荷塘月色》第五自然段:塘中月色。

1.下面句子加点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富有动感)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洗”字显出牛乳之清) C.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字赋予主动意识,写出倩影之真) D.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字突出荷叶之广之密) 2.本段写了哪些景物? 、 、

3.本段描写突出了荷塘里的月色的什么特点? 4.“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用 觉来写 觉。 Key:1.B 2.叶、花、树 3.月色朦胧、缥缈 4.通感 用听觉来写视觉 ● 《荷塘月色》第六自然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1.这一自然段描写荷塘四周月色,其作用至少有二,请简要分析。 2.“酣眠”和“小睡”分别指( )

A.熟睡和田较少时间的浅睡 B.满月和淡淡的云 C.朗照和淡云遮掩的朦胧的月照 D.黑影和残月

3. 本段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较多的叠音词) Key:1.从内容上看,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哀愁”(2)从形式上看,全文的中心写的是月色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而四周月色的描写,与“荷塘月色”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 2C ●《荷塘月色》第7、8自然段:写荷塘月色中的人。 1.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2.填入下面的《采莲曲》(南朝梁代萧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船芙蓉落,_________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

Key:1、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表明作者欲超然现实,强调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2、A ●《听听那冷雨》“雨不但可嗅,可观”段

1.本段主要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听觉)

2.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 (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3.“凄凉、凄清、凄楚”与“凄迷”这两种感觉是否相同? (不同,“凄迷”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4.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其实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听人生呢,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5.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谁在喊谁呢? (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 《祝福》(一)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

常打扫得干干净净。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 ①玩物 ②活得有趣的人 ③无聊生者 ④厌见者 答:①③代指祥林嫂这类人;②④代指鲁四老爷这类人 2.开头和结尾都提到“萧瑟的雪花”,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为了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表现屋内的静,衬托“我”的无聊,引出联想 C.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D.突出雪下得很大3.对文中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D ) A.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表现了“我”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无可奈何的内疚之情。 B.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鲁镇阔人、麻木的人们的愤恨和对祥林嫂的同情。 C.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句中的“无聊”一词与“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中的“无聊”的意思完全相同。 4.本节文字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议论。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百无聊赖( )②尘芥堆( )③形骸( )④即使( ) 答:①思想感情没有依托;②垃圾堆;③人的形体;④就使得,就让

6.在文中划线句子中,①“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如何停顿?②“无聊生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谁?“厌见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哪些人?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②无依无靠活不下去的人。祥林嫂。见到祥林嫂就讨厌的人。鲁四老*之流。 ③反语。 ④“我”对祥林嫂之类的穷人的无限同情,对吃人的旧社会的强烈憎恨)

7.雪花本无声,作者却说它“似乎瑟瑟有声”,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反衬周围环境的沉寂,烘托“我”的内心活动 8.作者开头说感得沉寂,结尾却说“渐渐的舒畅起来”,这应当怎么理解?

答:①为祥林嫂终于解脱人世的苦难而庆幸②是反语,体现“我”内心的沉痛和愤激 ●课文《祝福》P116: 1.四叔第一次说:“可恶!然而??”第二次说:“可恶!”分别是对谁说的?各有什么含义?——第一次:对抢走祥林嫂的人说,意思是:大白天在家门前抢人,有损鲁家的尊严,抢人者太可恶了。

第二次:对卫老婆子说,意思是:①卫老婆子不该给鲁家带一个不守封建礼教的人来②卫老婆子不该自己推荐了人来,却又合伙劫走她。 2.四叔还说了两次“然而”,第一次说:“可恶!然而??”第二次说:“然而??”,它们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认为祥林嫂婆家抢人也有理,表明了鲁四老爷维护封建礼教的态度。 第二次:不知还能不能再找一个像祥林嫂一样勤快能干的人来。 ●阅读下面两首《西江月》词,然后回答问题。 (1)解释词语。 偏僻:偏激,不端正 可怜:可惜 (2)“纨绔”的意思是什么?(细绢做成的裤子)“膏粱”的意思是什么?(肥肉精米)在这里都是指的什么?(富贵人家的子弟)从修辞的角度看,用的是什么的修辞手法。(借代) (3)这两首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似贬实褒(或正文反作)

写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最能表现其封建礼教叛逆者性格的两句是: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w.w.w.k.s.5.u.c.o.m

必修 专题复习资料历史的回声专题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xtkx01eyq0a6ri16zoz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