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7.1.1 感觉世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耳和听觉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15:58: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个性化辅导讲义

感觉世界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耳和听觉

学生: 科目: 科学 第 一 阶段第 2 次课 教师:

课 题 嗅觉和味觉形成的全过程 嗅觉的特点和味蕾的结构以及舌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感觉的敏感程度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会计算 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过程 乐音的三个特性 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嗅觉和味觉的形成过程 声音的传播计算 耳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音的产生 (理解) 声音的特征 (理解) 声音的传播、声速、回声 (理解并运用) 嗅觉和味觉、听觉的形成过程 (记忆) 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考点及考试要求 【感觉世界】: 人类要认识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首先必须感受这种变化,即需要对自然界的气味、声音、冷热、酸、甜、苦、咸等刺激产生各种感觉。对周围世界的感觉要靠感官和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装置叫感受器)完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到来自内外界环境的刺激,然后将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根据感受器所在的部位不同,感受器可分为外感受器和内感受器两大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痛觉、皮肤温度觉、皮肤触压觉等感受器都位于体表或接近体表,都属外感受器,它们接受外界环境相应的刺激传到大脑;内感受器存在于血管、内脏、骨骼肌、肌腱、关节、内耳前庭器官等处,可以感受人体内环境变化的刺激。 一、皮肤的感觉功能 在皮肤的真皮和表皮层内分布着许多种不同的感受器,因此皮肤接受许多种不同的刺激,而产生各种感觉。例如,当手接触到热或冷的东西时,会立刻产生逃避的动作,说明皮肤对热、冷有感觉。当用刀或针刺手时,会使手有疼痛的感觉;盲人(或正常人闭上双眼)用手摸一摸就能知道物体是圆的还是方的,是软还是硬,是光滑还是粗糙,说明皮肤是有触觉的。因此,皮肤具有冷、热、痛、触觉等感觉,这四种不同的刺激各由不同的微小感觉器接收并传到大脑,但每种感觉器的数目不同,而且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密集程度也不一样,越密集的地方,感觉越敏锐,如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所以,一般触摸东西用指尖,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任何形式的刺激只需达到一定强度成为伤害性刺激时,都能引起痛觉。皮肤感官的感觉能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对冷、热、疼痛感觉,如果功能降低时,当受到冷、热、疼痛伤害时,就不能作出相应的感觉,就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1

杭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二、鼻和嗅觉 ①鼻子闻到气味的过程 个性化辅导讲义 如上图所示,鼻腔最上端的嗅粘膜中有嗅感受器。嗅觉是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引起的感觉。 当气体物质进入鼻腔时,嗅觉神经末梢受气味刺激,通过嗅觉神经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就感觉到气体的味道了。 世界上动物的嗅觉一般可分为三类:无嗅觉类、钝嗅觉类和敏嗅觉类。有些水栖的哺乳动物,如鲸、海豚等没有嗅觉,属于无嗅觉类;鸟类一般嗅觉不发达,属于钝嗅觉类;猪、羊、马、狗、猫等哺乳动物都有高度发达的嗅觉,属于敏嗅觉类动物。 ②嗅觉的特点: a、小孩的嗅觉一般比成人的灵敏,但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 b、对同一种气味,长时间刺激时,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疲劳,会感觉不出来。 c、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度差异较大。 d、嗅觉适应快,数秒至数分钟即可产生。 e、人们在同一时间只能闻到一种气味,如两种气体混合,混合感觉一般是两种气味之和。 三、舌和味觉 舌上有味觉感受器,能感觉到各种食物的刺激。如下图所示,舌的表面布满许多的小凸点,内藏味蕾,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的细胞,成年人大约有1万个味蕾,舌头中间没有味蕾的分布。 味觉是溶于水中的有味物质刺激舌头上的味蕾而产生的感觉。 ①味觉的形成过程 食物进入口腔内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感觉到食物的味道了。 ②味觉的特点: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如下图所示: 2

杭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个性化辅导讲义 甜的敏感区在舌尖;酸的敏感区在舌的两侧后半部分;苦的敏感区在舌根部;咸的敏感区在舌尖和舌尖两则的前半部分。 b、在中枢神经内,把感觉综合起来,特别是有嗅觉参与就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复合感觉,如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味觉与嗅觉有密切的关系,并随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变化。如:人在感冒时,味觉、嗅觉的敏感度都会减弱。 人类除了皮肤感觉、味觉、嗅觉外,还常常用眼观察物体,即有视觉;用耳听声音,即有听觉。综合所述,人们通常用以下感官和感觉器辨别物质的性质。 粗糙程度、形状及种类――眼观察,用手触摸(视觉和触觉) 气味――用鼻子闻(嗅觉) 甜、咸、苦、酸――品尝(味觉) 颜色――用眼看(视觉) 冷、热、疼痛――皮肤感觉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重点)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3 杭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个性化辅导讲义 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二、声音的特征 ⑴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尖细;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们听到的声音越粗钝。不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同一物体的振动频率也可以调节。 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85~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自然保护区为超声波。 ⑵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人们感到声音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人们感到的声音就越小。 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跟耳朵与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注意: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大小”是指响度,而声音“高低”一般是指音调。 ⑶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点,也叫音品。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注意: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依据就是音色。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 ⑴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⑵不同等级的噪声会对人、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危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⑶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的利用(了解) ⑴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等。 ⑵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 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 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器实验和导弹发射。 【耳和听觉】: ⑴人耳的构造: 4

杭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7.1.1 感觉世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耳和听觉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xvrl7z4ea05ej31u7u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