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木勺上的纹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的: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学习在木勺上绘画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的:通过对本课知识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简单的设计和装饰能力”,锻炼在立体物上作画的技巧。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三年级的学生的造型游戏的活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也增加了包含构成意识的造型游戏。学生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如果“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稀”等组合原理,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旨在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三年级的学生,应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造型游戏活动,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个人创作意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民间美术的形式和特点,学习在木勺等物体上设计装饰。 教学难点:如何在木勺上进行有趣的设计与装饰。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各式各样的木勺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引出课题。 学生欣赏课前准备的木勺,观察讨论有纹样和没纹样的区别。 活动2【导入】引导授课,导言激趣
教师简单导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设计一个有关于本课题学习内容的问题,例如:平时吃饭的木勺如果加上漂亮鲜艳的纹样会不会更吸引你? 活动3【讲授】发展阶段
看一看
欣赏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视觉认知。教师播放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木勺上的纹样的特征,鼓励学生大胆描述它们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 教师:你喜欢哪个木勺的纹样?有什么特征? 活动4【活动】探讨与交流
依据教师的引导语和课本的欣赏图,学生进行小组对比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活动5【测试】设计创作
教师讲述本课堂作业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设计创作。 1、构思:要设计一件作品,首先要有一个构想和构思。 2、设计大形:根据自己的构想,用笔描绘一个大概形状。 3、装饰:勾勒大形后,进行色彩装饰美化。 4、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活动6【练习】自由创作,发散思维 学生在木勺上创作草图纹样,教师巡堂指导。 学生给木勺的纹样涂上色彩,制作精美木勺。 活动7【作业】课堂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
活动8【作业】作业展示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相互欣赏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