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都能自由组合,A项错误;若母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则在无变异的情况下,儿子也一定患有此病,B项正确;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都只含一个染色体组,例如四倍体植物的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可能是性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D项错误。
6.B [解析] 含有片段缺失的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该杂合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应是雌配子有两种,且比例为1∶1,雄配子只有含a的正常发育,说明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7.D [解析] 四倍体植株中,有的细胞含有4N条染色体,即44条染色体,则这些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2条,A项正确。由于四倍体植株同时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产生的配子中有的含N条染色体,有的含2N条染色体,所以不同花之间相互传粉,会产生2N、3N、4N共3种不同染色体组数的子代,即产生的后代可能是二倍体、三倍体或四倍体,B项正确。该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分裂不同步,C项正确。四倍体植株的根尖分生区未接触到秋水仙素,所以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仍然是22条,D项错误。
8.A [解析] 根据题意,高秆抗病(AABB)和矮秆不抗病(aabb)杂交,F1全为高秆抗病(AaBb),F1中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a、B),A项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项错误。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就开始出现所需的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系了,C项错误。如果为了缩短育种年限,通常利用F1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D项错误。
9.C [解析]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等都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A项正确。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项正确。获得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而获得无子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C项错误。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原理是基因重组,D项正确。
10.D [解析] 人类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而引起的遗传病,红绿色盲的致病机理为基因突变,A项错误。两条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项错误。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项错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存在的形式,D项正确。
11.A [解析] 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包含的全部基因,A项错误。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B项正确。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C项正确。生物的进化是共同进化,捕食和竞争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绝对优势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开拓了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项正确。
12.B [解析] 由图可知,持续选择,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项正确。从停止人工选择的曲线可以看出,甲虫蛹体重下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项错误。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项正确。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因为存在选择,D项正确。
13.B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A项正确。由题干信息无法判断电白牡蛎与长牡蛎是否存在生殖隔离,B项错误。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C项正确。电白牡蛎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正确。
14.(1)AARRdd
5 / 6
(2)该株系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3)绿茎感病矮秆 不能 子代中紫茎抗病矮秆植株是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解析] (1)由题意知,紫茎、抗病是显性性状,矮秆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RRdd的紫茎抗病矮秆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是符合要求的植株。(2)纯合紫茎抗病高秆植株和绿茎感病矮秆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RRDD、aarrdd,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RrDd,让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紫茎抗病矮秆植株的基因型是A_R_dd,将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如果该株系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3)如果让F2中紫茎抗病矮秆各植株进行测交,选择的另一个亲本应该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绿茎感病矮秆;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ard,子代中紫茎抗病矮秆植株是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因此不能达到选育目的。
15.(1)分离
(2)1/2 3/4 探究受粉方式对杂种优势衰退率的影响 (3)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不发生
n(4)(1/2) 低
[解析] (1)杂交稻(F1)的杂种优势明显,但是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的现象,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受精后使F2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2)由题意可知,甲组相当于随机交配,因为配子A1∶A2=1∶1,因此每一代中的小粒所占比例为1/2×1/2(A1A1)+1/2×1/2(A2A2)=1/2。而乙组人工控制自交受粉,属于自交,A1A2自交到第三代产生的杂合子为1/2×1/2=1/4,小粒所占比例为3/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受粉方式不同,因变量是杂种优势衰退率,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受粉方式对杂种优势衰退率的影响。(3)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F1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4)一对杂合子自交后代产生杂合子的概率为1/2,纯合子的概率为1/2,因此n对基因都杂合的个体,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的概率
n为(1/2);根据等式可知,F2杂种优势衰退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呈相反关系,杂合等位基因对数越多,F2杂种优势衰退率越低。
6 /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