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和移动技术术 pv4/pv6 双协议栈以太网接入认证和移动技术
学生姓名: 孙 睿 擎 学 号: 1205500125 专 业: 网络工程 班 级: 网络1201
课 题 综 述
IPv4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所以连网设备移动时需要从互联网上断开,而在另外一个地方重新连接时,还需要重新配置系统的新的IP地址、正确的子网掩码和新的默认路由器(网关)才能继续通信。为了支持互联网上的移动设备,IETF推出了移动IP的标准来使用户保留不变的永久IP地址,而不管他们是否连接在网上。移动IP有两种:一种是基于IPv4的移动IPv4,一种是基于IPv6的移动IPv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应用的移动通信终端已经出现。这种全化的通信需求,将导致现IP行的协议的地址空间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必将制约网IPv4络终端的广泛应用。的移动性方面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IPv4方案,而IPv6在其设计时就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通过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和路由扩展包头解决移动性的问IP题。可见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方向
和基础。IPv6网络的应用是从科研教育机构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开放的网络。随着网络的商业化应用,原有的网络接入方案不适合新的应用环境。首先就是认证计费问题。现有的网络设备不能区分各种业务,实现按业务计费,而主要采取包月计费或按时计费的方式。这种服务模式难以适应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也使得运营商运营收入难以提高。可见,支持的具有认证功能的以太网接入是发展方向,IPv6同时也要实现业务开通、用户管理和统计计费等问题。随着IPv6技术的不断深入,IPv4/IPv6网络设计与部署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根据目前主流网络技术及应用环境,提出基于双栈技术的IPv6校园网的设计及接入方案,以及双协议栈技术与其它过渡技术如隧道技术相结合的IPv6网络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IPv4和IPv6技术在网络中将长期共存。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现有IPv4网路向IPv6过渡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提出基于双协议栈技术及双栈与隧道技术相结合的IPv4/IPv6过渡网络解决方案。【2】
IPv6作为构建网络的基础,在技术上有诸多优势,虽然IPv6是新的标准体系,但是它的架构仍然沿袭了TCP/IP体系,在路由和转发过程中,IPv6路由寻址思想与IPv4相同,采用最长地址匹配,选择最优路径,同样允许路由过滤、引入、聚合等操作【4】。IPv4的动态路由协议,经过扩展后可以在IPv6网络上运行,包括RIPng、BGP4+、ISISv6、OSPFv3。IPv6作为新的网络层协议,原有支持IPv4的链路层通过扩展可以方便地提供支持。如以太网支持IPv6,帧格式不变,只是通过新的协议域值为0x86DD来标识上层承载IPv6报文。在接口的处理上,通过识别不同的链路层中的协议号,将IPv4或者IPv6报文送到不同的协议栈中处理【3】。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同时支持IPv4协议栈和IPv6协议栈。
参 考 文 献
[1]张宇,侯自强,高纪明。IPv6/IPv4双协议栈以太网接入认证和移动技术,《网络与通信》第
30卷11期,2004年6月.
[2]杜治国, 肖德琴, 徐东风, 周运华。基于双栈技术的IPv6校园网络设计,《计算机工程与
设计》第28卷,第11期,2007年6月.
[3]Stivia Hagen.IPv6 Essential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杜治国.基于IPv6技术的园区网建设及教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8):62.64. [5] [6]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