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
结果:
IBQ=(VA-0.7V)/[(1+β)R2+R5] UCEQ=VA-(1+β)IBQR2,
(2-3)
(2-5)
ICQ=βIBQ (2-4)
采用一个β= 100三极管的,根据图中参数可知 T1工作在饱和区。动态时,如果环境的声音信号很弱,三极管T1仍处于饱和状态,B点为低电平。当环境声音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通过BM拾音输出经C3耦合到T1的基极,使集电极亦即B点电位随着声音强度而高低变化,当声音达到一定强度时,B点输出高电平。
其中R1、R2、R5选用1/4W金属膜电阻器或碳膜电阻器,C2选用耐压值为16V的铝电解电容器,C3选用涤纶电容器或独石电容器,BM选用微型灵敏度驻极体传声器。
图2-6 声控电路
5.延时电路
延时电路是指能使照明灯受触发后点亮一段时间的电路。如图2-7所示,由二极管D6 、电容器C4 、电阻器R7组成。刚接通的瞬间 uC4 =0,如果VD=0时,D6截止,由于CMOS与非门的输入电流近似为0,所以uR7 =0即 VE=0;当D点为高电平时,D6导通,VD通过D6给C4充电,充电时间常数τ充=rDC4由于D6
7
楼道照明灯控制系统设计
导通时rD≈0,所以C4瞬间充电结束,即VE = uC4均为高电平。此时即使D点的高电平消失,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VE并不跟随 VD 跳变为低电平,而是随着C4的放电 ( C4通过R7放电) 缓慢下降,放电时间常数为τ放=R7C4,C4放电使uC4下降至VTH所需的时间就是白炽灯亮的时间,由 0.77τ放估算。根据图中参数,可知灯亮的时间约为τ放=0.77R7×C4=0.77×3.9?M×10uF=0.7×3.9
?M×10×10×10s≈30s。改变R7和C4 时 ,可以调整灯亮的时间。
6
-6
其中R7选用1/4W金属膜电阻器或碳膜电阻器,D6选用1N4148型硅开关二极管,C4选用耐压值为16V的铝电解电容器。
图2-7 延时电路
6.逻辑转换电路
逻辑转换电路是指转换电路信号的强弱来控制器件通断的电路。图2-8所示,由与非门G1~G4、二极管D6、电阻器R6组成 。
其中G1~G4选用CD4011型与非门集成电路,R6选用1/4W金属膜电阻器或碳膜电阻器。
图2-8 逻辑转换电路
8
*******本科毕业设计
2.4 电路调试与选择
各单元电路调试好后,如果电路仍不能正常工作,可按下述步骤进行调试。 1.先对主电路、电源电路测试,如图2-3、2-4,断开图2-2中的门G4的输入连线。用万用表测试G、A两点的电压,其中G点电压为198V,A点电压为6.2V时正常。正常后将门G4的输入与地相连,输出1,灯亮;门G4的输入 与A点相连,输出0,灯灭。测试完毕电路复位。
2.然后测试延时电路、逻辑转换电路,如图2-7、2-8,断开图2-2中门G1的输入连线。将门G1的输入与A点相连,经门G1~G4的逻辑转换电路后,门G4输出1,灯亮,然后将门G1的输入与地相连,延时电路工作,灯亮30 s后,门G4的输出由1变0,灯灭。测试完毕电路复位。
3.再测试光控电路,如图2-5,断开图2-2中B点。接通电源时,灯不亮用深色物品遮挡RG,灯亮30 s 后熄灭。
4.最后测试声控电路,如图2-6,接通图2-2中B点。接通电源,这时灯不亮。用深色物品遮挡RG后,击掌触发声控电路,灯亮30 s 后熄灭。
2.5 数据与分析
图2-2所示电路中各关键点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所测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测试数据记录表
电路工作状态 G A C 测试点 B 0.3V 3.2V 0.3V 3.2V 0.2V D 0V 0V 0V E 0V 0V 0V F 0V 0V 0V V 白天或夜晚光线较207V 暗 白天有声音 光线较暗但无声音 声音的 声音消失延时的某79V 一瞬间
207V 207V 6.11V 1.08V 6.11V 1.08V 6.11V 3.15V 6.11V 3.15V 3.66V 0.78V 夜晚光线较暗且有207V 6.11V 6.11V 6.110V 2.66V 3.66V 由表2-1 前三行数据可知光线和声音有任何一个不满足要求时,220 V市电经D1~D4桥式整流后G点为207 V(理论值为198 V),再通过D5稳压、C1滤波
9
楼道照明灯控制系统设计
后A点为6.11 V(理论值为6.2 V),作为声光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由于C点和B点电压不会同时大CMOS门电路的阈值电压6.11/2V,因此门G1输出6.11V,经门G2反相后D点输出0V,E点输入0V经门G3、G4两次反相后,F点输出0V,T2 无触发电压,灯灭;只有在夜晚光线较暗且有声音的一瞬间(表
2-1第四行),B、C两点均大于CMOS门电路的阈值电压6.11/ 2 V,门G1输出0V,门G2反相后D点输出6.11V,经D6给C4充电,E点输入6.11 V经门G3、G4两次反相后,F点输出6.11V触发T2,在市电进入正半周时灯亮,灯点亮后,G点下降到79 V左右,而A点为3.66V,CMOS门电路仍能正常工作,声音消失以后,B点返回0.2V,D点返回0V,C4通过R7放电,E点电压下降,约经过30s,当E点电压小于阈值电压(3.66/ 2 V)时F点输出0V,在市电进入负半周时,T2关断灯灭,等待下次触发。由上述分析可知图2-2完全能够实现声光延时控制的要求。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