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6 16:16: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

(1)有的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 (2)有的物质变化是人为因素,有些是自然因素; (3)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例如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例如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白糖加热后由白色的糖变成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物质变化一般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例如:

(1)蜡烛燃烧时,蜡烛熔化后变得越来越短是物理变化,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是化学变化;

(2)白糖加热时,先由固体的糖熔化后变成液态的糖,这属于物理变化。接着液态的糖由透明变成黄色、红色、褐色,最后炭化后变成一种黑色物质炭,并伴有焦味,这属于化学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本身不是甜的,但我们咀嚼过程中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里与(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麦芽糖)。

2.淀粉和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不同于淀粉和碘酒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蓝色)的。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3.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生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4.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字迹不见了,再用(碘酒)涂在白纸上,白纸上的字就显示出来了,这就是神秘的信件。制作神秘信件时,调制淀粉液要用(热水),因为淀粉不溶于冷水。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的(晶体),溶于水。

2.白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闻上去有一种(酸味)。 3.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迅速产生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除此之外,反应后留下的液体,既不是(白醋),也不是(小苏打),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

4.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时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5.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是(1:3)。

6.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7.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实验后的玻璃杯比实验前的温度要低,因为这是一个(吸热)的化学反应,在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时,吸走了玻璃杯的热量。

8.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盖玻璃盖是为了(防止产生的气泡溢出玻璃杯)。

第五课《铁生锈了》

1.铁生锈是一种比较缓慢的(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与(水、空气)都有关,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3.铁是(深灰色的,表面光滑,非常坚硬,敲击有声,能导电,能被磁铁吸起来);铁锈是(棕褐色的,表面粗糙,比较软,敲击无声,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4.我们把铁钉一半浸在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过几天我们发现铁钉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在水中的部分没有生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铁生锈与空气也有关)。同时我们也能发现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5.为什么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答:因为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铁生锈后容易吸水,铁也就锈得更快了。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浸入溶液中的部分会生成(红褐色)的物质(铜),没有浸入部分还是银灰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会(慢慢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会逐渐变成(红褐色)。

2.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会伴随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所以判断属于化学变化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并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如打开电灯时(发光),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会(发热),打开汽水瓶(有气体跑出),氧气变成蓝色的液氧时(颜色发生改变)等变化,虽然也伴随着一些现象,但(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因此这些这化都还是物理变化。

第七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把铁与(空气和水)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办法。 3.在不同的环境里铁生锈的速度有(快)有(慢),铁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最快),这是因为盐水能帮助铁更快地完成电化学腐蚀,导致生锈速度加快,因此在海边的铁皮屋比在其它地方的铁皮屋生锈更快。 4.控制、减缓铁生锈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涂油脂;②刷油漆;③电镀;④用完后擦干水分;⑤放在干燥处。

第八课《物质变化与我们》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玉石加工、泡茶、加工桌椅、水银温度计、泡糖水等物质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食物被人体吸收、放烟花、煅烧石灰石、点燃火柴等物质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5.火药的发明和古代的(炼丹术)有很大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发明的。

6.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的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7.制作橙汁饮料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制作柠檬汽水的

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8.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9.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大陆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ybib3y9fa0n19a8hrgx9da6a52gje00h5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